第91部分(第2/4 頁)
而是每省設一聚集之地。朝廷需要建設某項工程時,便從苦役戶中調集相應勞力前赴開工之地。”
單純針對設立苦役戶籍的事來,朱高熾接受起來卻絲毫不困難,於是連連點頭。
朱棣舒了口氣,對於解決了戰俘進入中原的身份問題感到滿意。
這時,朱由將“土著押回中原勞役”聯想到了“開拓殖民地時漢人勞役當地土著”,於是又說道:“熾兒,朕之所以建立海外殖民地,其目的是在於開拓大明的疆土。”
“只要那些殖民地能夠被中華文化同化,那麼將來便很容易改土歸流,成為大明的直轄領地。但如果殖民地的居民遲遲不被中華文化同化,那便不僅進行改土歸流的時間必須推遲,時間長了,甚至當地土著造反,推翻該地領主統治的事也可能發生。憑大明之國力,鎮壓小規模地造反自然輕而易舉。但這種事畢竟會損害大明之國力,自然
免。”
“如今呂宋的有邑貴族已經開始吸收當地土著加強實力了。如何對待當地土著,朕自當及早給出一個答案。”
“只要武力相對強大,那麼在殖民初期將當地土著當作農奴使用倒也並非不可。然而高壓政策總是不可持久的,若海外領的國民與當地土著的對立情緒越來越嚴重,遲早會爆發或大或小的獨立戰爭。那時,即便大明作為宗主幫助有邑貴族們鎮壓起義,夠平息叛亂的代價大約也會使大明大傷元氣。
所以,殖民初期將當地土著當作農奴使用尚可,但必須在一定時間內提高土著的社會地位,直至徹底擁有大明國籍。那樣,幾代之後,當地土著便會將大明真正視為祖國。”
“當然,也不可讓土著太容易擁有大明國籍,否則無法培養出大明國民的驕傲感、愛國心。所以,朕準備給出這樣幾種擁有明國國籍地途徑。其一,三代之內本分勞作,不違法犯罪,則第四代自動擁有國民身份。其二,考上秀才者。其三,充當軍人為大明作戰,在戰場上表現勇敢獲得勳章。”
朱高熾想了想,笑道:“果然是好。只要給了當地土著希望,他們自然不會拼命鬧事。而且,這三個辦法真是再好不過了。普通百姓,老老實實地幹活納稅,熬過三代之後便成了大明國民。而當地土著中聰明些的,多半會努力學習中華文化,以便更快地獲得國民待遇。而不那麼聰明而又想快些獲得國籍地,那便只能加入軍隊。當土著希望透過立下軍功來獲得國民待遇時,當地的統治便會更穩固了。”
“兒臣有幾個見,請父皇酌定。父皇曾經規定,海外新開闢的殖民地中,領主對非國民女子擁有初夜權。這種情況下,當地土著女子很有可能會生下領主的子女。這種情況下所生的子女自然不可能與領主其他婚生子女擁有同樣地權力,但可以考慮給個大明國籍……”
聽到這裡朱不禁一笑。
當初制定有邑貴族的相關制度時,朱棣將腦子裡所記得地相關內容能照搬的都照搬了。朱依稀記得英國制定初夜權時,本意是因為英國貴族都不願意去相對貧困的蘇格蘭(要不然是愛爾蘭?)。所以英王便特意制定了這條法律。結果還不錯,確實有些貴族是衝著這種權力而接受了相對貧瘠的采邑。想到這條制度對大明國民去海外建立殖民地應當同樣有吸引力,所以朱棣稍一猶豫後便照搬了——但願這個世界上沒有女權主義穿越者,不然肯定會被氣死。
見朱棣面帶笑意,朱高熾得到了鼓舞,於是接著說道:“其二,父皇曾經規定異族通婚一般情況下子女應當隨父,但既然是為了加強海外領對帝國本土的向心力,何不規定海外領中父母一方為大明國民者,此人便自動擁有大明國籍?其三,信仰這一條也很重要,具體怎麼做兒臣一時半會還沒想清楚,可以令禮部僧錄司研究一下該怎麼規範海外領的宗教信仰問題。”
聽著朱高熾侃侃而談,朱棣突然心裡一震,象是被提醒了一件極要緊地事,一邊極力思索著,一邊說道:“你說的這幾條建議都不錯,就這樣辦。海外土著新婚之夜後地十個月內所生下的子女,均自動擁有大明國籍。父母中有一人是大明國民者,也自動擁有大明國籍……”
說到這裡,朱棣突然靈機一閃,想到了剛才接到報捷奏摺時為什麼會總覺得有什麼地方不對!
是了,不對地地方不僅僅是朝廷官兵霸佔財物和戰俘,沒讓當地少數民族有邑貴族喝湯。更重要的是,那份奏摺中根本沒提及此戰中有邑貴族傷亡多少,更沒有提及請求將戰死地有邑貴族及其私兵進入烈士陵園的事——上次神機營前往漠北掃蕩成功後,報捷奏摺本身自然不可能記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