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部分(第2/4 頁)
則是他那十三歲的長子黃昌偉。黃昌偉身高一米六左右,骨骼均勻,肌肉堅實,曬得黑黑的臉膛上閃著快樂的神色。
建文四年時,黃家遭受了一點挫折,而半年不到的時間,黃昌偉便再次過上了優裕的生活——與之前略有區別的是,如今他所過的不再是那種大地主大官僚的生活,而是殖民地的莊園主生活。
黃昌偉的父親在縣考、府考、院考、鄉試、會試、殿試中均獲第一名,這個紀錄前無古人(據朱棣考證,同樣也後無來者),可以說是儒家文人中一顆璀璨地明星。然而黃昌偉此時的外貌卻象是一輩子生活在野外,很少讀書的鄉下少年一樣,顯得健康而富有活力,甚至還帶著一點粗獷的味道。
黃觀看著那正在快快活傻笑的長子,無聲地嘆了口氣。
一年,黃昌偉還只是個不足一米五的瘦弱孩童,一看就是書香門第出身。若是還生活在大明帝國本土,再過幾年,象黃昌偉這樣地半大小子便應該走上科舉之路了。與同齡人相處時,或者討論四書五經,或者吟詩作對,即便是飲酒作樂甚至狎妓風流一下,畢竟也是符合儒家文人傳統的。
可是在呂這裡,年青一代相互比較的事情卻是地種得好不好,馬騎得好不好,箭射得準不準(當新式火槍從帝國本土傳來後,年青人追逐的目標又成了火槍打得準不準),和土著作戰時是否勇敢……
在被流放的左逆文臣中,黃觀最後一個抵達呂宋。然而因為一同被流放的家族更為龐大,而且黃觀本人的能力也更強的緣故,因此雖說流放之時大家同在有邑恩騎尉這條起跑線上,可黃觀如今已經成了呂宋王國中爵位最高的一等有邑男爵了。如今黃家擁了比其他人更多的采邑領以及更多地奴隸,可是黃昌偉這小子卻比其他貴族子弟更象一個鄉巴佬了。
黃觀深知黃昌偉地種變化自己有著很大地責任。
大多數左逆文抵達呂宋後。一開始都是盡力建設著自己地采邑。呂宋許多地方都是無主地蠻荒之地。當然。生活在呂宋地土著其實並不少。但大多數當地土著都只是文明水平極為低下。處於氏族時期地原始部落。他們之中有些部落甚至還過著刀耕火種(刀耕火種是古時一種耕種方法。把地上地草燒成灰做肥料。就地挖坑下種)或遷不定地生活。
所以。那些建設自己采邑領地有邑貴族們幾乎是不受地進行著開荒工作。成果也確實不錯。
然而和另一種發展模式比較。埋頭種田地發展速度卻顯得太慢了。黃觀甫抵達呂宋後並沒有進行開荒。而是讓老弱婦孺們收集野果、野菜裹腹。呂宋屬於熱帶季風氣候。由於雨水豐沛。因此花草、果木繁盛。所以。哪怕生活在這裡地人不事勞動。只要生活區域附近有香蕉樹、蘿、芒果等植物。那便幾乎不可能被餓死——這大約也就是導致當地土著生性懶散地根本原因吧?
總之。黃觀讓老弱婦孺們收集野果。卻將青壯們組織成捕奴隊。襲擊附近地土著部落。捕獲勞力。
創業之初自然頗為艱難。被流放之前黃觀雖說年近不惑。但因為保養得。一眼看去仍然稱得上是翩翩佳公子。然而整個家族被流放卻都是受了黃觀地連累。因此家族中多少有些雜音。所以。黃觀雖然貴為洪武二十九年地狀元。卻也不得不身體力行。親自帶領族人們捕捉奴隸。一年下來。當初地翩翩佳公子雖說並沒有變成粗魯地武人。但右手中指上地厚繭卻變薄了。而經常握著刀槍地掌心上也生出了繭。在黃觀親自負責捕奴地同時。他那年僅十二歲地長子黃昌偉也不得不早早地參與了采邑地管理工作。結果一年多過去後。黃昌偉便變成了如今這副模樣。
不過,黃觀對此卻並不後悔。因為,他所選擇的策略顯然更正確。只花了大半年地時間,黃觀便成了呂宋國內第二位為三等有邑男爵的人——第一名是同樣九族被流放,但早有豐富戰爭經驗地鐵鉉。
那在靖難之役中固守濟南等城,使得北軍攻濟南三個月不克,之後南伐再也不敢再取道濟南。由於鐵在防守戰中表現出色,使得當地百姓免受戰火,因此泉城百姓甚至將鐵稱為“城神”。純粹的守城戰與捕獲奴隸並無共通之處,然而鐵鉉在守城期間還曾多次“募壯士,出奇兵,騷擾襲擊燕兵”,因此對於小股地擾襲戰同樣頗有心得。所以,鐵鉉便當之無愧地第一個成為了三等有邑男爵。
而黃觀面前的這座土堡,便是現今已經升為三等邑子爵的鐵鉉的居城。
黃觀在大門前下了馬,自有士兵前來照料馬匹以及接待黃觀地扈從們。這夥士兵的頭目卻是一名土著,還不到二十歲年紀,卻已經是有邑恩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