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第3/4 頁)
地問題,所以一下子就把千百萬農民吸引過來了。因為跟著共產黨走,就可以減少租子,減少利息。解放戰爭時期,解放區也有個口號:“打到南京去,活捉蔣介石,保家保田保飯碗。”當時,解放區的土地都分了,保住家,保住田,是廣大農民的切身利益所在。抗美援朝時的口號是:“抗美援朝,保家衛國。”我們為什麼抗擊美國、援助朝鮮?是為了保我們的國,保我們的家,如果讓美國人打過鴨綠江,我們國亡了,家也就不存在了。以上這些口號,都把國家利益、階級利益和家庭利益、個人利益緊緊地聯絡在一起,因此這些教育非常有效。但是在1958年後,由於“左”的影響,我們有些教育嚴重脫離群眾、脫離實際,搞得玄而又玄,所以就沒有效果。這個問題說明,政治教育必須和群眾的物質利益相結合,才能吸引人。我們搞了個試點,暢談現代化的美景,為現代化獻身,搞得非常熱烈,《解放軍報》給我們發了頭版頭條,事情過去十多年了,一直到現在印象還很深。前幾天,熟人見到還談起這件事。所以說我們研究問題,既要大膽,又要謹慎。
二是邏輯推理和逆向思維的關係。邏輯推理就是在研究一個問題時,要層層深化,不斷推理,使問題的層次有很強的邏輯性,很嚴密、很完整。這樣當我們依據這個問題做出決定,制定出對策,或提出一個新方法時,才能嚴密完整,沒有漏洞。在研究過程中,要對全面情況進行邏輯推理。但是在整個問題的研究思路上,卻要逆向思維。也就是別人都說這個問題好時,你就不要順著它好的方面去研究,而應該逆著大家說好的潮流,倒過來看看它有什麼不好,有什麼不足,這時我們才能不斷地發現問題,促進工作的不斷發展。如大家都在強調文憑,都在搞文憑,認為強調文憑好,出現文憑熱時,你不要順著這股說搞文憑好的風去調查;應該逆著這個風;倒過來了解這樣做有沒有缺點,有沒有問題?只有這樣才能發現問題,促進工作不斷完善發展。這就是邏輯推理與逆向思維的辯證關係。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筆下文章怎驚人(10)
三是“線”式研討和“網”式論證關係。就是一般寫東西強調面要窄一些,面越窄條理越清楚,越容易講深講透。頭緒太多太亂,顧了這頭忘了那頭,有的就不容易說清楚,這是論述事物的規律。除了大的報告以外,一般的材料應是面越窄越容易講深講透,尤其是不少文字的東西,大量的是透過報紙、刊物和檔案來反映。報紙是每天一張,刊物是半月或一月一期,如果一篇東西面面俱到,把問題都講了,其他材料再說就容易顯得重複了。由於在一般情況下,材料的面窄一些好,研究問題時就應搞線式探討,順著一條線往下深鑽細研、一摸到底,這樣才容易把問題搞深搞透。
研究問題要線式探討,但論證問題卻要網式。也就是說要像網那樣###、多向、多方面的廣泛論證,使確立的主題嚴密無隙。如果不進行廣泛的探討,就容易有缺陷、漏洞或毛病,在實踐中就容易出現問題。為什麼主題研討要線式,而論證卻要網式呢?這是因為事物總是互相關聯的,只有方方面面都論證到、論證好,寫出東西才能穩妥。這就是寬與窄的辯證法。
第四個環節是“博覽”。就是要多看些材料。親歷廣聞都是重要的,但一個人的精力有限,不可能事事都能親歷、廣聞,因此還要靠間接的知識來武裝自己,這就要多讀書,多看各種材料。從別人的心得體會中間接得來的東西,也能得出很有用的結論。比如三國時的諸葛亮,他並沒有到全國去調查,他就隱居隆中,靠接觸各種人,看各種材料,瞭解研究天下大事。他在《隆中對》中給劉備出了個點子,最後造成了三國鼎立。他的看法之所以準確,就是靠研究大量的材料得出來的。所以說讀書看材料是非常重要的。前段時間我們辦了個新聞班,軍報的楊子才總編給大家開了個書目,提出小說應看哪一些,古文要讀哪一些,唐詩要讀哪一些。搞政治工作的不一定能讀那麼多,但有些必須要看,如馬列和毛主席的著作、鄧小平同志等老一輩革命家的著作、一些政論性的著作,如《資治通鑑》、二十五史的有關章節等都應看。讀書有幾個作用,一有繼承作用,二有啟迪作用,還有就是資料作用。
同時,要多讀些書,多看些材料。我們有很多東西經過幾百年至幾千年人類長期的總結積累,被寫入書籍和各種材料、條例、制度、規定之中,已經有了很深刻的經驗,很規範的語言,講出來既準確,又簡練。認真學習這些已有的東西,用時一套一套地就出來了,它既準確又簡練,你半天說不清楚的意思,它幾句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