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第1/4 頁)
比如舊石器文化就延續了二三百萬年之久,佔整個人類歷史的。直到19世紀末,設計對人類文化和社會生活的影響,還不十分明顯。沒有人想到設計會是一門學問,更沒人想到它會是一門藝術。
三
設計變成一門科學和一門藝術,是在人類進入工業社會以後。
工業社會的一個特點,就是過去只能在手工作坊裡依靠簡單的工具慢條斯理生產的東西,現在可以在流水線上用機器批次生產了,而且同樣一絲不苟,甚至更加巧奪天工。再細的線條機器也刻得出,而且要多直有多直。再硬的石頭機器也切得開,而且要多平有多平。工藝的好壞已不足以代表產品的水平,生產的快捷便利又使消費者有了更多的選擇餘地。為了爭取更多的市場份額,生產商必須另打主意。
打主意,想辦法,也就是搞設計。當然,這裡包括廣告宣傳設計、營銷策略設計、企業形象設計等等。但如果沒有好的產品,所有這些都是廢話。
產品,是設計的第一物件。
設計一開始是從產品的外觀即造型入手的,因此也叫“工業產品造型設計”,或“工業產品造型藝術設計”,簡稱“工業設計”。這當然自有它的道理。因為在功能、質量、價格相差不大的情況下,美觀新潮的造型顯然更能贏得消費者的歡心。是啊,同樣能扇風,同樣能變速,同樣能搖頭,價錢又差不多,那我為什麼不買一臺漂亮一點的電風扇呢?要知道,像手錶、電扇、冰箱、音響這些東西,不但是實用品,也是裝飾品。就連咖啡壺、熱水瓶、榨汁機、吸塵器,也一樣。更不用說傢俱、衣服和鞋了。它們本來就有很強的裝飾作用。如果外觀很差,比方說,很“笨”,很“粗”,很“土”,就擺不到櫃檯上,也擺不進家裡面。
事實上當消費者走進商場時,造型獨特美觀、視覺衝擊力很強的產品,總是一下子就吸引了他們的目光,尤其是女性消費者。對於她們來說,漂亮不漂亮,絕不是一個可以忽略不計的問題。相反,一件產品如果造型很好,外觀很漂亮,那麼,即便它一時半會還用不上,可買可不買,她們也會忍不住要把它買下來。高明的商家總是把眼睛盯住女人和兒童,即便是出於商業利益,他們也會對產品的外觀提出要求。這些要求不但包括形態、構成、色彩、肌理,還包括質感和手感。也就是說,要看上去漂亮,摸起來舒服。
改變生活的藝術(3)
這就不能光靠工程師,還要靠設計師,靠藝術家。
值得慶幸的是,在這個重大的歷史轉折關頭,相當一批藝術家,包括像康定斯基這樣的大師,都自覺或不自覺地投入到新創造的行列中來,“屈尊”讓自己的藝術天才和靈感為“卑賤”的、“不登大雅之堂”的工業生產和商業銷售服務,或者為這種服務培養人才。這是一場深刻的變革,醜小鴨變成了白天鵝,藝術家變成了設計師。藝術創造與科學發明、工程技術、工業生產和社會生活之間的界限被打破了。藝術不再是高居於奧林帕斯山上的女神和不食人間煙火的神仙。它坐上了工業文明的戰車,並隨同這輛戰車一起與時俱進。
四
然而事情並未到此為止。
精明的廠家和商家在初戰告捷之後,又產生了危機感。他們發現,僅僅只靠外觀和造型的新潮美觀顯然是不夠的。工業產品,尤其是生活日用品,畢竟首先是用的,其次才是看的。如果中看不中用,就仍然難以爭奪市場。因此,產品的設計,不能只在造型上做文章,還必須在功能上下功夫。
也就是說,必須方便、適用。
於是,一大批方便適用的新產品被設計製造出來,比如高壓鍋、電飯煲、微波爐、泡麵、隨身聽、易拉罐、透明膠、創可貼、傻瓜照相機、電動剃鬚刀、紙巾、手機和太陽眼鏡等。太陽鏡的好處是不但能夠遮太陽,還能夠遮別的東西,比如目光和想法。在沒有太陽或不想遮蔽眼睛的時候,女士們還可以用它做髮卡。這樣的設計,豈能不大受歡迎?何況,注重方便適用,並不等於不要漂亮美觀。事實上,任何一款新潮的設計,總是伴隨著同樣新潮的外觀一起出籠的。時髦人士絕不允許他使用的產品外觀粗俗老氣不時髦。他們也不會只滿足於一種款式。擁有不止一款時髦的太陽眼鏡是時髦人士的標誌,而不停地換手機則是時髦青年的普遍嗜好。藝術造型設計師仍然有用武之地。而且,應該說,在這個新時代,他們更有用武之地。
有誰不喜歡既方便適用又新潮美觀的東西呢?這些時髦的新產品自然大受青睞。加上它們無一不可在流水線上批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