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2/4 頁)
的偏見。事實上,只是在貴族的價值判斷衰落的時候,〃自私〃和〃不自私〃的這種全面對立才越來越被強加於人的良知,——用我的話說,群體本能終於用言辭(而且用多數的言辭)得到了表述。此後還要經過很長的一段時間這種本能才會在群眾中變成主人,使對道德價值的評定形成,並且陷入上述那種對立(這就是目前歐洲的狀況:如今佔據著統治地位的是成見,成見正被看作是和〃道德〃,〃不自私〃,〃公平〃相等同的概念,而且已經具有了一種〃固定觀念〃和腦病特有的威力)。
三
可是第二:那種關於〃好〃的價值判斷的起源的假說除了在歷史上是完全站不住腳的以外,在心理分析方面也是荒誕不經的。不自私的行為的功利被說成是該行為受到稱讚的根源,而這個根源卻被遺忘了——怎麼可能遺忘呢?也許這種行為的功利曾在某時失效?情況恰恰相反,事實上這種功利在所有的時代都司空見慣,而且不斷地得到重新強調;因此,功利不是從意識中消失了,不是被遺忘了,而是必然地越來越清晰地顯現在意識中。這樣一來那種反對派理論倒是更為清晰合理了(那理論並不因此而更正確——)。例如赫伯特·斯賓塞就表述了這派理論:他認為〃好〃的概念就其本質來說與〃有益〃、〃實用〃相通,因此在〃好〃和〃壞〃的判斷中人類總結並確認的正是他們關於有益——實用和有害——不實用的那些未被遺忘和遺忘不掉的經驗。根據這種理論,〃好〃即是那種迄今一直被證明是有益的:因此,好被看成〃最高等級的有價值的〃效用,被看成〃自身有價值的〃效用。正像我所說的,這種解釋方法也是錯誤的,但是它本身至少是清晰合理的,而且從心理的角度上看也是站得住腳的。
四
有個問題為我指出了通向正確道路的方向,這個問題的提出本來是因為在詞源學中出現了各種不同的表述〃好〃的詞言文字:在這裡我發現所有這些名稱都把我們引回到同一個概念轉化——基本概念的等級含義往往是〃高尚〃、高貴〃,由此又必然轉化出含有〃精神高尚〃,〃高貴〃意思的〃好〃,含有〃精神崇高〃,〃精神特權〃意思的〃好〃;這一轉化又總是伴隨以另外那種轉化,〃普通的〃、〃粗俗的〃、〃低賤的〃終於被轉化成〃壞〃 的概念,這後一種轉化的最有力的例證就是德文字〃壞〃本身〃壞〃字(〃Schlecht〃)和〃簡樸〃(〃Schlicht〃)通用——請比較〃直截了當〃(〃Schlechtweg〃,直譯:〃壞的方式〃),〃簡直不堪〃 (〃Schlechter-dings〃,直譯:〃壞的事物〃)——因此〃壞〃這個字起初就是這樣不屑一顧地徑直把簡樸的,普通的人置於高尚的對立面。大約到了三十年戰爭時期,也就是說到了很晚的時候,上述內容才轉變為現在通用的意思。——這就為我的道德譜系的研究展示了一條重要的線索,它之所以這麼晚才被找到是因為在現代世界上,民主的偏見對所有追根溯源的工作施加了障礙性的影響,甚至連那個看來是最客觀的自然科學和生理學領域也不例外,當然我在此只能是點出問題而已。那麼這種偏見,一旦它燃起仇恨的烈焰,能給道德和歷史造成什麼樣的特殊危害?這已由臭名昭著的布克爾事件表明了。起源於英國的現代精神的平民主義在它的故鄉的土地上再次爆發,激烈得有如一座噴發的火山,伴隨著迄今為止所有的火山都發出的那種令人掃興的、噪音過大的、粗野的、不容爭辯的聲音。——
五
說到我們的問題,我們完全有理由稱其為一種安靜的問題,它只是有選擇地針對少數幾個聽眾。同樣有趣的是我們發現,那些標誌著〃好〃的詞彙和詞根至今仍然含有某種不同一般的東西,使高尚者據此感到他們才是上等人。他們固然經常根據他們對權力的考慮稱呼自己(稱為〃強有力的人〃,〃主人〃,〃領主〃),或者根據這種考慮的最明顯的標誌稱呼自己,例如稱為〃有錢人〃,〃佔有者〃(這個意思取自阿瑞阿語,在伊朗語和斯拉夫語中也有類似的表達),不過這些高尚者也根據一種典型的特性稱呼他們自己這就是我們所要探討的問題。例如他們稱自己是〃真實的〃:最先這樣做的是希臘貴族,其代言人是麥加詩人蒂奧哥尼斯。用來表達這個意思的詞:esthlos的詞根意味著一個人只要是存在的,現實的,真切的,他就是真正的人;而後,經過一個主觀的轉變,真正就變成了真實:在概念轉化的這個階段,真實成了貴族的口頭禪,而且徹底地包含在〃貴族的〃詞義裡,以示和被蒂奧哥尼斯認之為並描述為不誠實的下等人相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