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部分(第2/4 頁)
論述過〃意志〃;可是,他的哲學最典型的特點就是缺少意願)。連道德也降格成一種本能(即〃同情〃)了。
奧古斯特·孔德乃是18世紀的續篇(心靈統治頭腦,認識論感覺論,博愛狂)。這時的科學已經獨立,這表明了19世紀擺脫理想統治的途徑。唯有不需要願望,才能實現我們的科學的好奇和嚴謹——這種我們樣式的美德……
浪漫主義是18世紀的裝飾音符,是對該世紀熱衷於偉大風格的奢求(——實際上則是裝腔作勢和自我欺騙,因為人們本想描述的是強大的天性,偉大的激情)。
19世紀本能地尋求這樣的理論,它以這種理論對自己宿命論式地屈從於實際事物感到心安理得。黑格爾在駁斥〃傷感〃的浪漫主義理想主義方面取得了成就,其思維方式的宿命論觀點表現在他相信勝者一方具有更偉大的理性,表現在他為現實的〃國家〃(取代了〃人類〃等字眼)的辯護。——叔本華:我們是愚蠢的,往好裡說,就是自我否定。決定論的成就表現在血緣學派生出以前被認為是絕對的約束力亦即環境論和適應論,把意志貶低為反射運動,否認意志乃是〃產生結果的原因〃;最後——成了實際的改名:因為,人們看到的意志很少,以致為了描述他物,這個詞就變成無約束力的了。其他的理論:客觀性學說,〃無意志〃觀,它們成了唯一通往真理之路的學說;也通往美(——也是對〃天才〃的信仰,為了取得臣服的權利);機械論,機械過程呆板的計算;所謂〃自然主義〃則趕走了可選擇的,可裁決的、可解釋的、作為原則的主體——康德以他的〃實踐理性〃和道德狂熱貫穿了整個18世紀;他完全處在歷史性之外;對他上時代的現實不屑一顧,譬如革命;未受到希臘哲學的觸動;他是義務概念的幻想家;感覺論者,帶著教條主義惡習的神秘嗜好——。
我們世紀出現了向康德的回潮,也就是向18世紀的回潮。因為,人們想為自己重新謀求信奉舊的理想和舊的熱衷的權利。——也就是說,〃設定界限〃的認識論,准許任意設定理性的彼岸……
黑格爾的思維方式同歌德的差不多。因為,人們聽到歌德談過斯賓諾莎。他主張要求宇宙和生命神性化的意志,以便透過自己的觀察和論證求得平靜和幸福;黑格爾則到處尋求理性。——人們不該向理性屈服,不該滿足於理性。在歌德那裡有一種幾乎是歡樂的和令人信服的宿命論,它不謀反,它不枯竭,它試圖由自身形成總體性,它相信唯有總體性才能拯救一切,才會表現為善良和合理。
〈323〉
美德的護身。——貪財、權欲、懶惰、頭腦簡單、膽小怕事:這一切都對美德感興趣:因此,美德穩坐釣臺。
上一篇目 錄下一篇
重估一切價值的嘗試 權力意志
第十一節
〈1031〉
窮盡現代靈魂的整個圓周,歷遍它的每個角落——這是我的野心,我的受難和我的幸運。
真正克服悲觀主義——這乃是歌德式的、充滿著作為結果的愛和善意的一瞥。
〈895〉
力的增殖,不怕個體一時的失敗:
對新水平的論證:
積蓄力的方法學乃是儲存小的成功,這與不經濟的浪費成鮮明對照;具有破壞力的天性一時受挫,成了未來經濟制度的工具;
儲存弱者,原因在於必須要幹浩繁的渺小勞動;
儲存信念,在這種信念指導下,弱者和受害人能以保持生命;
培植作為本能的團結,以對抗恐懼和奴性;
同偶然性鬥爭,也同〃偉人〃的偶然性鬥爭。
〈315〉
估價種族和等級的道德。——鑑於激情和慾望在每個種族和每個等級那裡都不同程度地提出了它們的生存條件(——起碼在一定程度上表現出它們得勢時間最長的條件),就是要求它們成為〃有道德的〃人。
它們要改換性格、苦志勞心、忘掉過去。
也就是說不要再表現出差別。
即他們在需求方面應當儘量一致——更確切地說:它們應該毀滅……
固然,要道德的意志表現為與之相適應的那種人的專橫,凌駕於別種人之上。因為,這有利於統治者的殺伐,或整肅(或是著眼於使統治者不再有恐懼,或是為了聽命於統治者的宰割)。〃消滅奴隸制〃所謂向〃人的尊嚴〃的祭獻,實際是要消滅一個特殊的種類(——埋葬這類人的價值和幸福——)。構成一個敵對種族(或等級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