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3/4 頁)
是“三軍悚然,無不懍遵軍令。”
“割發代首”的故事,表現了曹操自覺嚴守軍紀的領導者作風。之所以如此,是曹操深知,要想申明軍紀,並且獲得軍士的支援和擁護,就不能凌駕于軍士之上,自覺地接受處罰正可以表明自己也是其中的一員。
對於一個團隊而言,整體的戰鬥力來自成員嚴格遵守同樣的號令,言退則退,言進則進,命令之下,行動劃一。一個逆團隊努力方向的舉動,必然造成團隊力量的分散,影響嚴重者,成為團隊這鍋湯中的老鼠,團隊這群馬中的害馬,為團隊所不容。
不離不棄:曾國藩的維繫之道
在團隊之中,如何維繫與團隊其他成員的關係,形成緊密團結的一群,不是很容易做到的。建立團隊共同願景,建立獎懲制度,都是團隊維護自己整體性的一個方面,但還不夠。維繫團隊成員之間關係的最佳途徑乃是感情。
人們都有這樣的常識:在家庭,重視親戚的感情;在學校,重視同學的感情;在企業,重視的當然就是同事的感情。同事之間長期相處,為著共同的目標,同甘苦,共患難,結成深厚的友誼,彼此不離不棄,就成為維繫團隊關係的強大精神力量。
怡文公司是一家環境線上監測儀器製造商,公司創立於1995年,迄今已有15年了,創業之初的四個年輕人劉、呂、趙、蘇依然不離不棄,在公司最困難的時候,也沒有偏離自己的目標,從慘淡經營走到了穩健發展的今天。
四個人中,呂是劉在清華的同學,趙是他的小學同學,蘇是他畢業後分配到廣東惠州的同事,彼此關係非常親密。四個人都是有點野心的人,湊在一起想開間自己公司。因為一個偶然的機會,他們選擇了做水質監測裝置,因為這個行業當時少有人涉足,可以搶佔先機。
1995年,怡文研製出EST…2000A汙水處理設施執行監控系統,從此開始了公司初創時期的慘淡經營階段。由於裝置缺乏行業標準,市場不成熟,產品銷售困難重重。這種狀況一直持續到2000年,幾乎每年都有難關,公司差一點就倒閉了,但最終堅持下來了。7年之中,中間也有人動搖過,尤其是在網路大熱的那幾年,有人提議說,不如做網站吧,圈點風險投資。但是四個人到底都是很理性的人,仍然選擇了堅持。
四個人的團隊,從一開始就有比較清晰的角色定位:趙負責研發,蘇主管生產,劉掌控銷售,作為唯一的女性角色的呂群,有著在外企和廣告公司的從業資歷,財務和公關自然就留給她了。在長期的合作過程中,四個人的核心難免有爭執,有分歧。但是同學之間的親密關係,一同創業的責任感約束著他們,使大家在寬容之中互相諒解,解決問題。
劉說:“自己創業有一種責任感在裡面,是給別人打工不能比的,有跟隨你六七年的老員工,為什麼他跟你?是因為對你有信心,你一定要有責任感,既是為他們,也是為自己。”
團隊為大:朱元璋投軍打天下(12)
劉的話驗證了史玉柱在《贏在中國》中給參賽選手的一個忠告:領導者的內心真誠是團隊願意不離不棄的真正原因。一個企業的成功絕對不是一個人堅持的結果,而是一個團隊堅持的結果。如何在最困難的時候堅定信念,讓自己的團隊成員不離不棄,史玉柱已經說出了全部秘密的所在:當你的企業不能給員工足夠的物質利益時,你所能夠讓員工信賴的就是你內心的真誠和理想的堅定。
曾國藩在分析八旗、綠營對戰太平天國潰敗的原因時認為:“大營所調之兵,東抽一百,西撥五十;卒與卒不和,將與將不和……離心離德,斷不足以滅賊而成大功。”因此,他在組建湘軍時,首先就針對這一關鍵做足了充分的準備。
他所招募的丁勇大多為同鄉同裡之人。例如,王錱“專招一縣之勇”;李元度“但取平江之人”;劉長佑“非臣親黨,即臣鄰里”;曾國荃“不獨用湘鄉人,且盡用屋門口周圍十餘里人”。同時規定:所招兵勇,必須“取具保結”,造具籍貫里居親屬,存檔備查。曾國藩出臺這樣的制度,目的就是要從感情上籠絡人,從組織上控制人,為全軍達到“諸將一氣,為眾一心”打下堅實的組織基礎。
按照這樣的規則組建的湘軍,將帥之間,士兵之間,由於同鄉同裡,語言相通,習性相近,很容易彼此熟悉,彼此信任,形成“齊心相顧,不肯輕棄伴侶”的戰鬥群體,真正做到不拋棄、不放棄。用曾國藩自己的話來說:“呼吸相顧,痛癢相關,赴火同行,蹈湯同往,勝則舉杯酒以讓功,敗則出死力以相救。”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