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2/4 頁)
施來激發其積極性——“武人給錢,文人給名”,即以厚賞換得兵將之勇,以名位換得幕僚之智,皆大歡喜,軍心一統。透過不停的舉薦,曾國藩的幕僚“幾乎人人皆有頂戴”,充分滿足了他們的好名之心。 電子書 分享網站
團隊為大:朱元璋投軍打天下(10)
尤其難能可貴的是,曾國藩不怕部屬與自己同職齊名,鼓勵他們“自立門戶”“自闢乾坤”,併為之鋪路搭橋。也正是這樣,才有了後來李鴻章、左宗棠等人的大放異彩。
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並稱清末三重臣,而以曾國藩最為世人推崇。曾國藩傳奇的一生,再次向我們昭示了一個道理:成就別人,最終也將成就你自己;帶出一支功勳卓著的團隊,自己也會被推上光明的頂峰。
每個人都渴望成功,團隊亦需達成其目標。利用團隊的資源和集體智慧成就自己一個重要法門,就是先成就整個團隊。把個人的事業與團隊的事業結合起來,把個人榮辱與團隊的榮辱關聯起來,藉助水漲船高的道理,將自己推向事業的巔峰。
融於團隊:曹操割發代首明軍紀
對於團隊而言,要真正發揮出1+1>2的團隊效應,團結合作是內在的要求。因此,作為團隊中的一員,就應該一切行動與團隊保持一致,休慼相關,榮辱與共,將自己融化在團隊中,使團隊發揮出最大的合力。
那麼,如何與團隊保持一致呢?依靠紀律。我們常說某某團隊“紀律嚴明”或“管理嚴格”,指的就是這個團隊的管理制度完善,而且執行有力。從個人而言,就是個人的行為舉止自覺接受制度的約束,體現公司的文化特徵,嚴格按章辦事。這是一個合格隊員所具有的鮮明特徵,也是個人服從於集體的集中表現。
某商業集團的張董事長認為,所謂紀律,就是嚴格遵守各項規章制度,貫徹各種會議決議,執行集團、公司制定的預算、計劃、通知。領導者必須帶頭遵守有形的規章制度和無形的企業文化,這是貫徹紀律的關鍵。任何領導、員工都不得將個人、親屬、朋友、小團體的利益凌駕於公司利益之上。
張董認為,紀律首先是服從,下級服從上級、部門服從公司、公司服從集團。令行禁止,決定的事和佈置的工作必須有反應、有落實、有結果、有答覆。服從是一個職業經理人的基本素質,是公司對所有員工的基本要求。
張董認為,形成紀律是一個人、一個團隊在複雜多變的競爭環境中生存、發展乃至成功的基礎。一個大型集團公司,領導、員工來自五湖四海,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經歷和不同的習慣思維。對於個人的生活習慣,公司無權干預,也沒有必要去管。但既然在公司裡做事,工作習慣必須適應公司的紀律。從學習規則,遵守紀律,樹立紀律意識,刻意使自己的行為服從於紀律,直至自覺把紀律變成自己的習慣,最後做到“隨心所欲不逾矩”。
張董明確地說,紀律就是其公司文化的核心內容。沒有紀律的公司文化不可能指導公司的各項實踐取得成功。
張董事長與《TEAM》雜誌的這番談話中所表達的觀點代表了團隊對於成員的基本要求,這是作為團隊一員必須清楚知道的。我們加入一個新的團隊,首先就要了解這個團隊的基本紀律規定,並服從遵守,爭取早日融入團隊。要知道,沒有紀律就沒有戰鬥力,沒有紀律的團隊,自然很難步調一致,形成團隊合力。
三國演義第十七回講到:曹操留荀彧在許都調遣兵將,自己統帥大軍向前進發。行軍途中,看見麥子已經成熟了,但老百姓看見有士兵經過,因為懼怕都逃避到外邊,不敢割麥。
曹操為了安撫百姓,樹立“文明之師”的形象,昭告當地百姓說:“吾奉天子明詔,出兵討逆,與民除害。方今麥熟之時,不得已而起兵,大小將校,凡過麥田,但有踐踏者,並皆斬首。軍法甚嚴,爾民勿得驚疑。”曹操的軍士經過麥田的時候,都下馬以手扶麥,相互傳遞而過,不敢踐踏。百姓看了非常高興,望塵遮道拜謝。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團隊為大:朱元璋投軍打天下(11)
但不曾想,曹操的自己的戰馬竟然不小心竄進了麥地。曹操招來手下的主簿討論自己的罪過。主簿用春秋的典故應對說:自古刑法是不對尊貴的人使用的。曹操說:“自己制定的法律而自己違反,如何能統帥屬下呢?然而我身為一軍之帥,是不能夠死的,請求對自己施予刑法。”於是拿起劍來割斷頭髮投擲在地上。然後命人拿著頭髮傳示三軍,說:“丞相踐麥,本當斬首號令,今割發以代。”於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