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部分(第3/5 頁)
軍民死亡載道,哭聲震
野,百姓和將士都是氣憤難當。
袁崇煥的父親早一年死了,按照規矩,兒子必須回家守
喪。當時朝廷以軍事緊急,下旨不許他回家,命他在職守制,
稱為“奪情”。這時袁崇煥大怒,上奏章要回家守制。朝廷不
準,為了慰撫他,升他為按察使。但這樣一來,數年辛辛苦
苦的經營毀於一朝。雖然升官,也決不會開心。
可以想象得到,袁崇煥在這段時期中,“×他媽”的廣東
三字經不知罵了幾千百句。他是進士,然而以他的性格而遇
上這種事情,不罵三字經何以洩心中之憤?或許高第不敢見
他的面,否則被他飽以老拳、毆打上司的事都可能發生。
高第,字登之,萬曆十七年進士。他考試果然“高第登
之”,但做大軍統帥,卻是“要地棄之”。
軍事上這樣荒謬的決策,大概只有當代南越阮文紹主動
放棄順化、峴港,棄軍四十萬,因而引致南越全面潰敗一事,
可以與之“媲美”。
①關於袁崇煥的事蹟,如未註明出處,主要系依據
《明史·袁崇煥傳》所載。
②袁崇煥考舉人時,有“秋闈賞月”詩,有句:“竹葉
喜添豪士志,桂花香插少年頭。”
③袁崇煥《募修羅浮諸名勝疏》:“餘生平有山水之癖,
即一丘一壑,俱低徊不忍去。故十四公車,強半在
外,足跡幾遍宇內。”《下第》詩有云:“遇主人寧易,
逢時我獨難。八千憐客路,三十尚儒冠。”從東莞到
北京,約八千里。
④他到浙江嵊縣遊覽時,與好友秦六郎中宵長談,有
《話別秦六郎》詩:“海鱷波鯨夜不啾,故人談劍剡
溪頭。言深夜半猶疑晝,酒冷涼生始覺秋。水國芙
蓉低睡月,江湄楊柳軟維舟。自憐作賦非王粲,戛
玉鳴金有少遊。”
⑤袁崇煥在《天啟二年擢僉事監軍奏方略疏》中提出
招募兵員的要求,宣稱:“他日戰之不力,即斬臣於
行軍之前,以為輕事者戒。”最後說:“如聽臣之言,
行臣之忠,臣必效力以舒人神之憤。不但鞏固山海,
即已失之封疆,行將復之。謀定而戰,臣有微長也。”
他上任後的第一道奏章,便提出了“謀定而戰”的
四字要訣,同時也自豪而自信的說:“臣有微長也。”
⑥招募和調集三千名廣東兵、六千名廣西兵,一共大
約花了二十萬兩銀子。據袁崇煥所申請的預算,廣
東兵要安家、行糧、衣甲、器械等費,每人二十餘
兩。廣西狼兵本來就是兵,所以不發安家、兵甲費
用,只需從廣西到關外的行糧每人六兩銀子。
⑦詳見王鍾翰《滿族在努爾哈齊時代的社會經濟形
態》、《皇太極時代滿族向封建制的過渡》。
⑧原詩是:“戰守逶迤不自由,偏因勝地重深愁。榮華
我已知莊夢,忠憤人將謂杞憂。邊釁久開終是定,室
戈方操幾時休?片雲孤月應腸斷,樁樹凋零又一
秋。”
五
滿清看出了明朝的虛實,知道高經略無用,袁崇煥無人
支援,於天啟六年正月大舉渡遼河攻寧遠,兵十三萬(在這
幾年中,清軍的實力已擴充了一倍),號稱二十萬。二十三日
攻抵寧遠。
大敵終於攻來了。
朝廷荒唐,主帥荒謬,援軍是一定不會有的。那怎麼辦?
棄城而退是服從主帥命令;守城罷,寧遠一城孤軍,怎能擋
滿清的傾國之師?
在這緊急關頭,袁崇煥奮發了英雄之氣,決意抗敵。
他和大將滿桂、副將左輔、朱梅,參將祖大壽、何可綱
等,集將士誓死守城。袁崇煥刺出自己鮮血,寫成文告,讓
將士傳閱,更向士卒下拜,激以忠義。全軍上下在他的激勵
下人人熱血沸騰,決心死戰。
他又下令前屯守將趙率教、山海關守將楊麒,凡是寧遠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