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部分(第4/5 頁)
有兵將逃回來,一概抓住斬首。山海關有他的上司遼東經略
高第鎮守,袁崇煥的職權本來只能管到寧遠和前屯,山海關
總兵楊麒他是管不著的。但這時還管他甚麼上司不上司,職
權不職權,“×他媽,頂硬上,幾大就幾大!”(淞滬之戰時,
十九路軍廣東兵守上海,抗禦日軍侵略,當時“×他媽,頂
硬上”的廣東三字經,在江南一帶贏得了人民的熱烈崇敬。因
為大家都說:廣東兵一罵“×他媽!”就挺槍衝鋒,向日軍殺
去了。)
他母親和妻子這時也在遼西,大概住在山海關或前屯衛
後方。他將母親和妻子都搬到寧遠城中來住。全家和寧遠共
①
存亡的決心,表現得再清楚也沒有了。
二十四日,清兵到達城下。袁崇煥初次見到“辮子兵”的
威猛。
清兵都有辮子,在那時,漢人只要聽到“辮子兵”三字,
不由自主的就膽戰心驚,直到十餘年後仍是如此。李自成部
下都是身經百戰的悍將健卒,席捲而東,攻破北京,在山海
關前的一片石和吳三桂部大戰時,絲毫不落下風。但清兵突
然出現,李自成軍中響起“辮子兵來了!辮子兵來了!”的驚
呼,二十萬大軍就此全軍大潰,一敗塗地。李自成逃出北京,
向西急竄,“大順”朝終於覆滅。在那時候,“辮子兵”就是
“無敵雄師”的代名詞。
袁崇煥並不是比李自成更會打仗,他部下的兵將也並不
更為勇猛。但他更加鎮定,更加堅決,他沒有個人的自私慾
望,不像李自成那樣想做皇帝。真所謂“無欲則剛”,所以他
比李自成更剛強。
他是“×他媽,頂硬上”的英雄。
但他部下的兵將不是廣東人,主要是遼河兩岸的關外健
兒,其他各省的都有。只因為主帥有“頂硬上”的英銳之氣,
部屬也都跟著他“頂硬上”了。
這時寧遠守兵約一萬,而清兵有十三萬。向來明清交戰,
總是明兵多而清兵少,這次卻眾寡易勢,大軍都在經略高第
手中。高第全軍據守山海關,果然並不派兵來救。
努爾哈赤先分遣部隊繞過寧遠,在城南五里處切斷了通
向山海關的大路,然後放幾名俘虜來的漢人去寧遠向袁崇煥
傳話:“我這次帶了二十萬大軍來攻,寧遠非破不可。守城官
如投降,我一定大加優待,封為大官。”袁崇煥回答說:“你
突然領兵來攻,那是甚麼道理?錦州與寧遠兩城,你本來已
經佔領,又再放棄。我修築好了來住,自然要死守,怎肯投
降?你說有二十萬兵,未免誇大。你真正的兵力大約是十三
②
萬,我倒也不以為來兵太少了。”
努爾哈赤於是大舉攻城。
當時朝鮮使者帶同翻譯官韓瑗去北京朝見皇帝,剛到達
寧遠。袁崇煥很高興的招待使節及其隨從。朝鮮使節見守軍
甚是鎮定,暗暗感到奇怪。袁崇煥和三數幕僚閒談,及報清
兵攻到,袁崇煥乘轎至戰樓,又與韓瑗等談古論今,泰然自
若,全無憂色。過了不久,忽聽得一聲大炮,聲動天地。韓
瑗大驚,只嚇得低下了頭抬不起來。袁崇煥笑道:“賊兵來了!”
開啟城頭敵樓的窗子,向外望去,只見清兵蔽野而來。城中
卻聲息全無。
成千成萬的辮子兵衝到了城邊,突然之間,城頭舉起千
千萬萬火把,矢石如雨般投下城去。戰事越來越激烈,明軍
忽然從城頭的每一個石堞間推出一個又長又大的木櫃,這些
大木櫃一半在堞內,一半探出城外,大櫃中伏有甲士,俯身
射箭投石,投完了便將大本櫃拉進來,再裝矢石出去投擲。跟
③
著地雷爆發,土石飛揚,無數清兵和馬匹被震上半空。
攻城清兵的先鋒部隊是鐵甲軍,每人身上都披兩層鐵甲,
稱為“鐵頭子”。清兵以堅車攻城,車頂以生牛皮矇住,矢石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