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第4/4 頁)
0月26日,中央軍撤到蘇州河南岸後,浦東防務緊張,張發奎遂將第六十二師主力調防浦東,當地僅餘該師少數兵員,實力空虛。
11月5日,日軍第十軍司令官柳川平助以三個半師團的兵力,在艦炮掩護下,於杭州灣北岸的金山衛登陸。中國軍隊因兵力懸殊,無法阻擋。中國統帥部急令已調浦東第六十二師的主力回兵,會同新到楓涇的第七十九師合力反擊,並令從河南調來、新到青浦的第六十七軍向松江推進。蔣介石希望藉此穩住陣地。6日,蔣介石日記雲:";如我軍能站穩現有陣地,三日以後當無危險矣。";但是,由於天雨泥濘,加上日機轟炸,中國部隊行動遲緩,日軍後續部隊源源登陸。第六十七軍從河南調來,尚未集中,即遭敵各個擊破。8日,松江失陷,這樣,退守蘇州河南岸的中國軍隊側背受敵,有被圍殲危險。
日軍在金山衛登陸,上海戰場中國軍隊的側背受到嚴重威脅,有可能陷入包圍,使退卻無路,全軍覆沒。有鑑於此,白崇禧再次向蔣介石提議,中國軍隊向吳福線後撤。11月7日,朱紹良、何應欽等也提出,";已到不能不後撤之時會";。蔣介石權衡利害,這才認識到儲存有生力量的重要,日記雲:";保持戰鬥力持久抗戰,與消失戰鬥力維持一時體面相較,當以前者為重也。";同日,蔣下令中國軍隊自上海蘇州河南岸撤退。但是,他仍然擔心此舉會對《九國公約》會議造成不良影響,痛苦地寫道:";蘇州河南岸以兵力用盡不能不令撤退,但並非為金山衛登陸之敵所牽動耳,惟藉此戰略關係退,使敵知我非為力盡而退,不敢窮追與再攻,是於將來之戰局有利,然於九國公約會議之影響必甚大也。";
忽視杭州灣北岸防務是重大的戰略錯誤。後來蔣介石總結說:";由大場撤退至蘇州河南岸以後,易朱紹良,以�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