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第3/4 頁)
欲出。
日本政府採取對應措施,不斷從華北、東北及國內向上海戰場增兵。10月1日,日首相近衛、陸相杉山、海相米內、外相廣田會議,透過《中日戰爭處理綱要》,決定發動十月攻勢,擴大華北和華中戰局,將中國軍隊分別驅逐至河北省及原上海停戰協定規定區域以外,迫使南京政府議和,結束戰爭。此後,上海戰場日軍參戰兵力超過華北,達9個師團,20萬人以上。17日,日本陸軍省限令上海作戰部隊在《九國公約》簽字國會前攻克閘北、南翔、嘉定一帶。
雙方既在國際政治舞臺上較量,戰場上的拼殺自然更加激烈。10月21日,廣西增援部隊第二十一集團軍廖磊率部到滬,向蘊藻浜沿河之敵發起全線反攻。桂軍作戰勇敢,但武器落後,缺乏與現代化武裝的日軍作戰的經驗,未能挽救危局。22日蔣介石日記雲:";滬局以桂軍挫敗頓形動搖。滿擬以桂軍加入戰線為持久之計,不料竟以此為敗因也。";次日,桂軍因傷亡過大,撤至京滬鐵路以南地區整理。其他部隊也傷亡慘重,第三十三師打到官兵僅剩十分之一,師長負傷,旅長失蹤。25日,中央軍第七十八軍第十八師朱耀華部防地為日軍突破,朱軍放棄位於上海西北的戰略要地大場。至此,蔣介石才覺得";滬戰不能不變換陣地";,決定命中國軍隊作有限度的撤退,轉移至蘇州河南岸。但是為了給世人留下仍在堅守蘇州河北岸的印象,他決定在閘北";派留一團死守";。27日夜,第八十八師第五二四團團附謝晉元奉命率部留守閘北四行倉庫,演出了八百壯士(實只四百人)孤軍抗敵的悲壯一幕。31日,該團退入上海公共租界,堅持至1941年12月18日。
蔣介石認識到,中國的對日戰爭只能是持久戰、消耗戰,但是,他提出的戰略原則卻是防守戰。8月18日,他發表《告抗戰將士第二書》,主張";敵攻我守,待其氣衰力竭,我即乘勝出擊";。";要固守陣地,堅忍不退,以深溝高壘厚壁,粉碎敵人進攻。";9月13日,蔣介石手擬《告各戰區全軍將士文》,再次強調固守,";雖至最後之一兵一彈,亦必在陣中抗戰到底";。10月28日,他在松江召開軍事會議,仍然表示:";要嚴密縱深配備,強固陣地工事";,";要不怕陣地毀滅,不怕犧牲一切";,";我們已移至滬戰最後一線,大家應抱定犧牲的決心,抵死固守,誓與上海共存亡";。
要殺敵衛國,自然需要強調犧牲精神,但敵人擁有海、空優勢,配備重武器,呆板的防守戰必然帶來巨大的傷亡,最終也難以守住陣地。當時,日方有各種飛機1500架,而中國僅有戰鬥機、轟炸機300架。8月24日,張治中致蔣介石、何應欽密電雲:";連日敵機甚為活躍,全日在各處轟炸,毫無間斷,我軍日間幾無活動餘地,威脅甚大。";白崇禧也表示:";無制空權,仗無法打。我官兵日間因飛機不能動,夜間因探照燈亦不能動。長期抵抗,須另有打算。";淞滬之戰,中國軍隊士氣旺盛,英勇抗敵,但蔣介石單純防禦,將幾十萬精銳密集於長江南岸狹長地區內,層層設防,硬打死拼,大量消耗中國軍隊的有生力量,是很愚蠢的作戰方法。後來,蔣介石回顧淞滬戰役,就曾自我檢討,認為自己沒有在九國公約會議之前,及早退兵於吳福線、乍嘉線陣地,";而於精疲力盡時,反再增兵堅持,竟使一敗塗地,不可收拾";,";此餘太堅強之過也";。
";堅強";是好事,但不顧條件,";堅強";太過,沒有任何靈活性,就是執拗了。
蔣介石的大失誤,忽視杭州灣防務
日軍最初制訂的作戰計劃是:在上海西北的白茆口和西南的杭州灣登陸,佔有上海、南京、杭州三角地帶。為此,日軍早就對杭州灣實施偵察,收集地誌資料。金山衛水深,可停艦艇,又有利於登陸的沙灘,明代倭寇擾浙時,即在此登陸。8月20日,蔣介石得報,金山衛有日本水兵登陸偵察,指令";嚴防";。10月18日,軍事委員會第一部作戰組情報提出,日軍有在杭州灣登陸企圖,但估計登陸部隊最多一個師,不會對上海戰局有什麼影響。倒是張發奎有警覺,親到當地巡察,並配置了兵力:以第六十三師擔任乍浦、澉浦防務,以第六十二師擔任全公亭、金山嘴防務。1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