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3/4 頁)
天需要的熱量是隨需要決定的,必須攝取。熱量的來源是蛋白質、糖類和脂肪,而主食是糖類的主要來源,不吃主食的話,熱量就會從蛋白質和脂肪中轉化,其他食物必然增多,造成膳食中某種營養素過少而其他營養素過多,這樣的飲食是一種失衡的飲食。人體的蛋白質就會缺乏,長此以往就會造成人體營養不良。穀類食物除為人體提供能量外,還是B族維生素的主要來源。如果平時主食吃得過少甚至不吃,就會導致維生素B1的缺乏。
很多人認為雞鴨魚肉才是葷菜,忽視了大豆蛋白的營養價值。其實,動物蛋白和大豆蛋白是可以互補的。
蛋白質是組成人體細胞、組織的十分重要的物質,人體的代謝活動、生理功能、抗病能力、酸鹼度調節、體液平衡以及遺傳資訊傳遞等,均同蛋白質密切相關。而黃豆和豆製品也是優質蛋白質,除蛋氨酸較少外,其餘均較多,特別是賴氨酸含量較高,從這個意義上講,大豆是人們日常飲食中不可或缺的食品。
豆製品除了富含優質蛋白外,最突出的特點就是蘊藏有一種被稱為異黃酮的特殊物質,它在人體保健中發揮重要作用,享有“健康衛士”的稱號。更年期女性多吃豆類,是最好的雌激素替代療法,可以幫助順利度過更年期。
愛心提示
一般的豆類食品一定要徹底煮熟燒透,否則,不僅會影響消化吸收,還會有不適的感覺等。
◎三餐不當小心成三高
所謂的“三高”就是指高血脂、高血糖和高血壓。“三高”屬於現代生活方式病,也屬於“富貴病”的範疇。
生活節奏快,夜生活豐富,晚上睡得遲,早上起得晚,許多人為了省時間不吃早飯。另一部分人可能隨便吃點東西就匆匆上班;午餐由於中午時間有限,為了方便和節省時間,盒飯便當或者洋快餐成了他們午餐的主角;而晚餐應酬多,經常參加宴會、酒席,喝酒多。經常“肥甘厚味”的結果,容易因高油、高鹽、高糖而產生代謝問題,導致高血脂、高血壓或高血糖上身,脂肪肝、肥胖、便秘等問題也一一出現。
高油脂易導致高血脂與肥胖的問題;高鹽分容易誘發高血壓,也會影響腎臟健康,若是吃得太鹹、飯後常覺腰痠,表示對腎臟造成負擔;高糖度的精緻甜食,會改變血液酸鹼度,降低機體免疫力,引起經常性感冒以及齲齒、骨質疏鬆等病症。吃糖過多還會影響體內脂肪消耗,造成脂肪堆積,導致血脂過高,動脈血管硬化和肥胖症。 。。
6 種不良生活方式是慢性病的罪魁禍首(3)
◎動物性食品過量
有的家庭餐桌上肉類是主要食譜。動物脂肪對心血管是非常不利的。動物脂肪在碳水化合物不足的情況下代謝不完全,會使血液中積聚有毒的廢物——酮,酮能引起噁心、疲勞以及損害腦部健康。近年來,這類疾病的發病率明顯上升,與不以穀物為主食、動物性食物攝入量激增有很大的關係。
相對其他肉類,豬肉所含膽固醇和飽和脂肪最高,所以這種飲食結構在引發肥胖的同時,還會帶來與肥胖相關的一系列問題,例如高脂血症、冠心病、脂肪肝、膽囊炎等等。
高動物蛋白質飲食很容易引起鈣缺乏症。動物性蛋白質的攝取量越多,鈣質排出體外的機會就相對增加。實驗證明,每天攝入80克動物蛋白質,會造成37毫克的鈣流失。
肉類食物的動物蛋白、動物脂肪含量高,又缺乏纖維素,容易造成致癌物濃度增高,引發大腸癌。
肉類在餐桌上穩固的“主角”地位,已是導致肥胖、高血脂、高血壓、高血糖、冠心病和大腸癌、乳腺癌等令人痛苦和困惑的“富貴病”的主要病因。
◎長期飽食,胃腸沒時間休息
長期飽食會使人體弱多病。經常飽食,尤其是過飽的晚餐,因熱量攝入太多,會使體內脂肪過剩,血脂增高,導致腦動脈粥樣硬化。還會誘發膽結石、膽囊炎、糖尿病等疾病,使人未老先衰,壽命縮短。
常常飽食,食物總是填滿胃部,實際上就是取消了人的消化系統這部機器應有的休養機會,由於食物長時間滯留胃中,逼迫胃大量分泌胃液,破壞胃黏膜,容易產生胃糜爛、胃潰瘍,還能誘發胃癌。
長期飽食還會使人體內甲狀旁腺激素增多,容易使骨骼過分脫鈣,造成骨質疏鬆。如果年輕時就經常飽食,到了老年,由於體內甲狀旁腺激素含量明顯增加,即使攝取較多的鈣,也難以沉著於骨骼之中,比起正常人來說更易患骨質疏鬆。
最新研究認為,有一種被稱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