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2/4 頁)
出來的慢性病
◎食譜單一,油脂過量
油脂類可供給熱量,促進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供給不飽和脂肪酸。食入過多的不飽和脂肪酸,會引起生理紊亂和疾病,增加膽固醇的吸收,加速衰老程序,誘發膽石症的發生,還有助於癌細胞的生長。
對策:為防治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壓及高脂血症等,我們應該控制脂肪的攝入量。膳食油脂不宜過多,也不是越少越好,世界衛生組織指出,每日脂肪攝入量應小於總熱量的30%。一般每人每天以25~40克為宜,動物脂肪和植物油要搭配食用。
早在兩千多年前,我們的祖先根據實踐經驗提出了適合我們人體特徵的膳食結構為“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中益氣”。主食與副食合理搭配,葷菜和素菜合理搭配,這是最適合我們的膳食結構。
◎不控制食鹽的攝入量
食鹽是人體不可缺少的化學元素,但飲食過鹹可使人罹患高血壓,加重心臟負擔,引發心力衰竭,出現全身浮腫及腹水。每日吃鹽7克以上者,高血壓患病率顯著增高。高鹽飲食,尤其與高熱能飲食同時並用時,會增加胃黏膜損傷,破壞胃黏膜屏障,繼而受致癌物作用而發病。
患有腎炎、肝硬化的人,也會因飲食過鹹而加重水腫症狀。鹽攝入的過多還可能是一種促癌劑,成為促使胃癌發生的因素之一,有害健康。
對策:世界衛生組織(WHO)推薦健康人每日吃鹽量不宜超過6克。糖尿病非高血壓患者不超過5克;高血壓患者不超過3克;糖尿病高血壓患者不超過2克。
◎不注意膳食的合理搭配
人體處理動物脂肪的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長期大量進食肉類食物,膽固醇就會在體內堆積,並沉積在血管壁上,造成動脈粥樣硬化,輕者會出現心絞痛,重者則導致心肌梗死或突發性心臟病。醫學研究表明,肉食可以增加多種癌症的風險,同時,膽結石和膽囊炎的形成與攝入膽固醇過多有關。
素食含熱量低,蛋白質與脂肪嚴重不足,長期以素食為主容易引起營養不良,單純素食還容易引起微量元素和維生素缺乏症。
對策:正確的飲食不是揚素棄葷或揚葷棄素,而是葷素兼顧的平衡飲食。食用葷菜時,也別忘多增加蔬菜、瓜果、薯類、菌類和茶等鹼性食物的攝入。
◎少見水果和蔬菜
2002年相關部門進行的“中國居民營養與健康狀況調查”顯示,每人每天吃的蔬菜類只有276克,水果類45克,遠遠低於所建議的標準。特別是深色綠葉蔬菜,中國人吃得還不夠,此類蔬菜中含有較多的類胡蘿蔔素、維生素C及多種抗氧化成分,恰好是中國人最缺乏的。
對策:儘可能多吃菠菜、小白菜、油麥菜等綠葉蔬菜,紅辣椒、胡蘿蔔、番茄等紅色蔬菜,以及土豆、南瓜、紅薯等黃色蔬菜。
◎被遺忘的膳食纖維
膳食纖維主要是指隨食物攝入體內的不被分解的纖維。主要來自於植物的細胞壁,包含纖維素、半纖維素、樹脂、果膠及木質素等。纖維在保持消化系統健康上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能刺激腸道蠕動,清潔消化壁和增強消化,減少慢性便秘。纖維同時可稀釋和加速食物中的致癌物質和有毒物質的移除,保護脆弱的消化道和預防結腸癌。纖維可減緩消化速度和快速排洩膽固醇,所以可讓血液中的血糖和膽固醇控制在最理想的水平。因此,對心血管類疾病、糖尿病、結腸癌等有一定的預防作用。 電子書 分享網站
6 種不良生活方式是慢性病的罪魁禍首(2)
提高膳食中的膳食纖維含量,可使攝入的熱能減少,在腸道內營養的消化吸收也下降,最終使體內脂肪消耗而起減肥作用。
對策:在每天的飲食中,應適度增加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如:糧食、雜糧、豆類、蔬菜、水果等食品。因為膳食纖維在加工的過程中營養流失很嚴重,所以食物不要做得太精細。一個健康的成年人,每天的纖維素攝入量以10~30克為宜。
◎主食可以少吃或者不吃
主食,主要是指糧食;包括米、面、雜糧、薯類等。主食的主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也就是糖。俗話說,“人是鐵,飯是鋼。”如今越來越多的都市人卻對米、面等主食“敬而遠之”。飯越吃越少,源於人們對膳食結構有誤解。
“食物多樣,穀類為主”。具體說,一個成年人每日糧食的攝入量以400克左右為宜,最少不能低於300克。人體每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