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部分(第2/4 頁)
數相見,子孫猶作隔牆人。”這樣的詩,誰讀了也要神往心動的。下面回到議論:所以,要記住:好鄰居是我們美滿生活的一部分。搬家之前,用心選擇好鄰居,搬家之後,用心創造好鄰居。
文路無盡誓願行(1)
文路無盡誓願行——力求突破的作家王鼎鈞先生
李宜涯
在文學創作的路上,王鼎鈞寫出許多膾炙人口的勵志文章,他將寫作視為終身的職志,為文學的神聖做傳承。
王鼎鈞,筆名方以直。山東人。1925年生。1949年來臺,曾任中廣公司編審、《中國時報》副刊主筆、美國西東大學雙語教程中心華文主編。現旅居美國,專事寫作。曾獲臺北新聞局圖書著作金鼎獎、《中國時報》文學獎散文推廣獎、吳魯芹散文獎。作品有散文集《開放的人生》、《人生試金石》、《碎琉璃》、《海水天涯中國人》、《左心房漩渦》、《怒目少年》、《隨緣破密》等書。
“人生三書”影響深遠
在中國近代文壇中,王鼎鈞是一位最難將其作品歸類的作家。從1949年正式開始寫作,王鼎鈞至今已七十一歲左右的高齡,猶創作不懈。而細數他曾出版的三十餘本書,文體繁複,有評論、小說、散文、詩、劇本,觸及面的廣闊,可以說是當代作家中少有;而難能可貴的是,不論何種文體,王鼎鈞都能以豐富的人生閱歷、洗練的文字修養,將之運用裕如,達到雅俗共賞的境地——既能膾炙人口,又受評家讚譽。
王鼎鈞,可以說是一位天生的作家,也是一位卓越的作家。其實,無須特別為其定位,他的每本書,都是該文體中的佼佼者;雖然,他將自己最後定位於散文。王鼎鈞的散文的確好,但真正讓他在文壇中大放異彩,受到廣大讀者歡迎,則是他的“人生三書”——《開放的人生》、《人生試金石》、《我們現代人》。這三本書在1975年7月以後陸續出版,成為當時乃至於今日許多青年學生的課外書。曾有人保守的估計,至少有三十萬人讀過這三本中的一本;透過這三本書,王鼎鈞的人生觀,深深地影響著這一代的年輕人。
這三本書的文體,應屬於勵志小品類,全部內容共計有三三〇篇,每篇字數,少則二百餘字,多則六、七百字,文簡卻意豐味永,因此,雖然談論的主題不外乎公共道德、克己修養、處世態度、勤學求知、勵志求進,但是由於王鼎鈞擅用小故事烘托主題,再嚴肅的說理也能讓人輕鬆下嚥,毫不費力,使讀者輕易從中汲取智慧與啟發,因此,三書一出版,即洛陽紙貴,其中《開放的人生》當時是臺灣爾雅出版社掛頭牌的暢銷書。
這樣的文章,是王鼎鈞最基本的寫作風格,他不愛用艱澀的理論文字說教,也不愛用奇巧雄辯方式去灌輸人生的大道理,他以靈光一閃的生活化語言,與讀者心會神通。在傳統的勵志小品文中,王鼎鈞的筆法無疑是獨樹一幟,與眾不同。
王鼎鈞服膺前人之句,“良工式古不違時”,在寫作的路上,他一直尋求突破與創新。在“人生三書”暢銷熱賣之時,有人勸他“打鐵趁熱”,將家中存稿多出幾本集子,他不肯,也有些書商希望他以三書的模式,再繼續類似的創作,他也不肯。他開始擺脫過去所有的文體,以十五個月的時間,寫出了他一系列自傳式的散文,《碎琉璃》是第一本,從此他朝向藝事不朽的永恆走去。
《碎琉璃》與顛沛的前半生
談到《碎琉璃》,王鼎鈞前半生的顛沛流離,不能不提。他的出生年月日,有的書上記載是1925年,也有很多書註明他生於1927年。到底何者為是?當我以越洋電話問起,王鼎鈞的聲音有些黯然:“我也不知道,大陸開放後,我曾向老家查問過,但老家的親人都不在了,資料也沒了!說是1925年4月4日,也是在臺灣報戶口時隨便說的。”4月4日是當年王鼎鈞當流亡學生,學校承辦人員幫他寫的,因為,這天是學校的校慶。
山東省臨沂的蘭陵鎮,是王鼎鈞的老家。對於從十四歲就離去的家鄉,王鼎鈞有著難以言喻的情感。至今,在他自印出版的每一本書後,都會蓋上“蘭陵王鼎鈞印”的刻章。就讀小學時的王鼎鈞,即對中國文字有著敏銳的感受,曾對老師舉例說明“吹面不寒楊柳風”與“秋風秋雨愁煞人”的兩種因風而起的不同感情有所疑惑,老師在聽完他的看法後,點頭微笑,就交給他夏丏尊寫的《文心》一書,王鼎鈞一口氣讀完,喜歡至極,開始對自己有著深深期許——將來做個夏丏尊。
文路無盡誓願行(2)
小學尚未讀完,對日抗戰開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