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佛法修學概要》期中座談(五)(第5/10 頁)
就可以知道這件事做不到。
沒有一個人可以進入到我們的內心世界,去改造我們。為什麼?因為是你自己的妄想捏造出來的。佛陀只能夠告訴你一個道理,或者是一個法門,讓你的心去接觸這個道,這個法,讓你遵守這個道法去自我改造,但是佛陀不能進入到你內心的這個系統裡面,去幫你調整內心的世界,他做不到。這就是為什麼你要來上課,沒辦法,因為無人可以取代。所以這個法師發願把眾生的業帶走,當然我們不知道他的心態,如果他發的是菩提心,他有這樣的願望,那當然我們隨喜讚歎,但事實上是不可能。
好,這個地方有沒有問題?我們修行,業力這一塊你要知道,有些事情是你自己要做的,有些事情是可以別人幫你做的。只要是跟福報有關係的,一般來說別人都可以幫你做,你只要隨喜就好;但是如果是一種智慧層面的、善根這一塊的、你的心理素質這一塊的,沒有人可以幫你做。比方說懺罪,這個別人很難幫你做。
那麼有關業力的這一塊,我們就討論到這裡。
我們來談談從人天乘進入到四諦?二因緣,這裡有三個問題,我們先談第一個問題。
【學員提問】請問師父,二乘人修四諦跟?二因緣法,那麼四諦跟?二因緣有什麼不同呢?
【師父答疑】四諦跟?二因緣,他們目標相同,過程不同。他們兩個都是同證偏空的法性,同入偏空的涅槃,這個目標相同。過程有什麼不同呢?聲聞人,他偏重在苦諦這一塊;緣覺人,偏重在集諦,他偏重在處理煩惱這一塊。
我們解釋一下。可以這樣講,聲聞人是比較感性的,他在厭惡生死的時候,對於人生的痛苦感受比較深。他是先從對三界果報的一種感受的厭惡,才啟發他無常無我的思惟,而調伏他內心的愛取跟我執的顛倒。他完全是因為苦諦的刺激,才產生這樣的觀行,所以他這個人是比較感性的。但是這個人有個問題,因為他對痛苦的感受太強,相對來說,你要他發菩提心會比較困難。
所以經典裡面形容二乘人“觀三界如牢獄,視生死如冤家。但期自度,不欲度人”,其實就說盡了一個聲聞人的內心世界。他自己的生活經驗、他所學習的佛法都是過度的悲觀,他把人生想得一文不值。所以他一旦離開娑婆世界以後,永遠不想再回來,因為他不想再面對過去的痛苦了。所以聲聞人他對苦諦是有強烈感受的,這是第一個不同。
緣覺人他比較理智。緣覺乘的人會離開三界,大部分都是修禪定。這種人都是煩惱淡薄,所以他對痛苦的感受也不深,但是他完全是從智慧的層面去解脫的。“春觀百花開,秋睹黃葉落”,或者看到佛法“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他悟到無生的道理,他就走了。那麼他對人世間的痛苦的感受相對比較薄弱,所以這個人要發菩提心相對容易一點。
他如果得到更深的道理,他就會把自己的層次提升,因為他知道只是思惟空觀是不圓滿的,他會從空觀裡面從空出假,開始從空性裡面觀察緣起,看到佛菩薩的功德而生起好樂,重新調整心態,啟動他第二波的修行,開始追求無上菩提。
所以結論:聲聞人是感性的人,是比較鈍根的人;緣覺乘的人是利根人,他比較理智。當然這兩種人一旦發了菩提心以後,聲聞人就比較偏重於悲增上菩薩,如果他轉得過來的話;那麼緣覺乘的人就比較偏重於智增上菩薩。
這個地方有沒有問題?就是四諦跟?二因緣的操作,四諦是偏重苦諦,?二因緣偏重在愛取,他直接調伏愛取,不需要理由,不必因為三界是痛苦,他只知道愛取對他是一種障道,他就把愛取滅了,不必由痛苦的理由來刺激他,這種人利根,智慧比較利根。
這個四諦?二因緣的操作有沒有問題?這兩個對我們淨土宗都很重要,我們待會兒會說明。我們看下一個。
【學員提問】請問師父,從大乘淨土宗的角度來修學四諦?二因緣,和二乘人的修學在心態上有什麼不同?
【師父答疑】我們淨土宗的人,可能會重視人天乘的這個懺悔、吃素、不殺盜淫妄等等,但對四諦?二因緣是比較忽略了。但這一塊忽略掉以後,問題就嚴重了,就是你破除了外在的障礙,但是你內心的障礙沒有對治。
從大乘的角度來看四諦?二因緣,我們可以把它的系統升級,不是完全忽略,是升級。因為四諦?二因緣的操作有助於我們調伏愛取,但是問題在於它是單向思考。人天乘的法也是單向思考,二乘法也是單向思考,它只有調伏沒有引導。如果你要進入大乘佛法,諸位!你一定要培養你自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