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第36集《佛法修學概要》(第2/5 頁)
下來,那個力量就可觀了。
這個地方的意思就是說,佛菩薩的功德,沒有一個人是不修止觀而成就的。不是說哪一個佛菩薩整天在外面跑,他就能夠成就這麼廣大的功德,不可能!那個只是叫作道前基礎,那叫懺除罪障,積集資糧,那是破障的基礎。他的正修在止觀這一塊。如果你的心整天都是散散亂亂的,你這一生就幹不出什麼大功德事情,不可能!你念佛念兩個小時都沒有用,因為你的心整個是散亂的,你一點能量都沒有。
這個地方就是說,要加強我們心中的堪能性,就是這個意思。如果你能夠每天專注半個小時、一個小時,你念一句佛號抵得過人家平常念一百句佛號,因為你的心強,造業力強。同樣一句佛號,你能唸的心能量強,你就能夠把佛菩薩的功德運轉起來,你感應的力量就相對強。佛菩薩是被動配合的,你釋放多少的力量,你對佛號的轉動力量有多大,他就給你多大的功德,非常公平。也就是說,我們今天想要把一句佛號操作成能夠超越生死,達到一心不亂,那你平常就要有一點靜坐的功課。
辛二、正修
正修有三段。
一、心於何等所緣安住 —— 出入息、佛號。
二、心於所緣如何安住 —— 正念、專注力。
三、住所緣後應如何修 —— 正知、相續力
我們在做功課的時候,在修止的時候,有三個地方要注意:
第一個,“心於何等所緣安住。”比方說,我現在有一個小時的時間要做功課,你要先選擇一個所緣境,你不能夠唸佛念五分鐘,大悲咒念三分鐘,然後持楞嚴咒三分鐘,那不行,那你這樣就不是在修止。
“止”這個時段只有一個所緣境。淨土宗當然它以佛號的音聲為所緣境。理由很簡單,因為這個音聲有佛陀的加持力。小乘人喜歡用呼吸。同樣是專注,一種是純自力,一種是在憶佛唸佛聽聲音的時候,有一種感應道交難思議的加持力。所以,淨土宗它會選擇以音聲——佛號的音聲為所緣境,這是第一個,善取所緣境的相貌。
第二個,你選擇所緣境以後怎麼做呢?正念、專注力。我們要跟彌陀感應道交,首先你要跟佛號相應,先點狀的相應。什麼叫相應呢?印光大師有一種最簡單的佛法,叫作一句佛號念、誦、聽。三個次第:首先,念從心起。你要從嘴巴的震動創造一個音聲。沒有創造音聲,你就沒有所緣境。他是以音聲為所緣境,就算你嘴巴震動也好,所以你嘴巴起碼要震動,金剛持是最低標準。那麼念,念是念從心起,你的心要作意、要念佛。其次,誦,創造音聲。第三,聽到你的聲音,創造聲音再聽回來。這個時候叫作心於所緣專一安住。一心歸命極樂世界阿彌陀佛。誰代表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在哪裡?就在你每一句的音聲當中。所以,你只要聽得到聲音,阿彌陀佛的功德就進入到你的身心世界,他就有辦法進來。你聽不到聲音,阿彌陀佛的加持力就進不來。
所以感應道交是你自己要創造因緣,我們必須把這句佛號跟彌陀的橋樑搭上去,讓阿彌陀佛容易進來。“清珠投於濁水,濁水不得不清;佛號投於亂心,亂心不得不佛。”所以你現在就要想辦法把佛陀的功德投到我們的身心世界,就是聽到你的聲音,這個是首先要做的一件事情,心於所緣專一安住。
第三個就很難了,也很重要,住所緣後應如何修?心於佛號相續安住。一個唸佛人的成敗就在第三個。很多人唸佛唸到最後,他只有專注的佛號,沒有成片的佛號,這個非常可惜,因為他不會有正知。這個正知就是智慧,調伏力跟引導力了。這個很重要了!大乘的止觀,他每一句的止,是有智慧觀照的,智慧的調伏跟引導的,觀裡面也有止,它這兩個不是完全切開的。
我們怎麼把一個點狀的佛號提升到一種片狀的佛號,讓你的心能夠在佛號多安住?你注意看,有些人唸佛號,念不到十聲就往外跑了,念不到十聲妄想就開始了。你這個心理素質太差了,你的心都沒有訓練。就像一隻猴子,你都沒有訓練它在固定的一個地方安住。
所以我們從一個點狀的佛號提升到一種片狀的佛號,你怎麼引導呢?
根據祖師傳承有兩個方法:第一個,善導大師他是用一種苦藥來對治,用恐怖的心來恐怖你。他說:老是打妄想,佛號念不下去怎麼辦呢?你要告訴自己,你是生死罪障凡夫,無量劫來常沒常流轉,無有出離的因緣。我們在三界當中造了很多殺盜淫妄的罪業,我們自己一點辦法都沒有,業障深重,求出無門。第二個,你相信阿彌陀佛有足夠的能力救拔你,所以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