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第40集《佛法修學概要》(第3/6 頁)
,他就會廣學一切的善巧,度化有情,生起利他的妙行。
這個時候做什麼事呢?“成熟眾生,莊嚴淨土。”他的生命只有兩個目的:第一個,幫助一切有情,讓他善根成熟。他用各式各樣的方便,用言辭、用譬喻、用因緣說,讓眾生的善根成熟;第二個,他開始莊嚴淨土了,他的佛國淨土在十行位真實地開始莊嚴了。我們現在還不能講莊嚴淨土,我們現在叫積集資糧,為淨土積集資糧,我們行佈施叫作 積集資糧,但是十行位的菩薩行佈施,叫作 莊嚴淨土了,因為他是無漏的心。
我們來看看,它有十個階位。
一、歡喜行。二、饒益行。三、無瞋恨行。四、無盡行。五、離痴亂行。六、善現行。七、無著行。八、尊重行。九、善法行。十、真實行。
十行位的菩薩,在《天台四教儀》上說,十住叫作 住在佛家。當然佛家就是真如的空性。但是十行他不但住在佛家,他攝行佛事。這個攝行佛事在《楞嚴經》給他兩句話來讚歎十行位的菩薩。它說十行位的菩薩有兩種功德:第一個,具足妙德;第二個,十方隨順。
十行位的菩薩,第一個他有善巧的方便力;第二個他能夠十方隨順。他有慈悲心恆順眾生,他能夠隨順眾生的根機,普門示現。當然他的普門示現,還不是真實的普門示現,真實的普門示現要到十地,任運的普門示現。但至少十行位的菩薩,已經開始從空性走出來面對眾生了。
己四、 十回向
十回向位 —— 言迴向者,具足三義:一、回事向理;二、回因向果;三、回自向他。以此三義,事理和融,順入中道法界,故名“迴向”。
我們知道十住位菩薩的重點在空觀,用空觀來自調;十行位的菩薩在假觀,用假觀來調他。到了十回向的時候,因為十行位的菩薩也有缺點,他很難順入中道法界。而中道的法界是整個大乘佛法的最高指導原則,所以十行位菩薩的缺點就是,他有時候會回憶起以前進修十住的空觀智慧,他會不想度眾生,偏空;有時候度眾生度得過頭了,假觀太強了,擾亂他的內心,有時候偏有。所以他在空有當中很難保持中道,有時候偏空,有時候偏有。所以從大乘佛法的角度,他不能夠很圓滿地順入中道的法界。
到十回向,他怎麼辦呢?他透過迴向的方式,讓內心的空有保持平衡。我們看他是怎麼做到的。就是說,菩薩在沒有入初地之前,他空有之間的這種平衡,一方面無住,又要生心,這是很難的。因為這有兩個思考:一個有相;一個無相。所以他必須要無住的空性,又要有相的分別去幫助眾生,那麼他怎麼能夠把無住跟生心達到平衡呢?
第一個,他“回事向理”。他來到人世間做種種的義工,這個是一種事相的因緣。他遇到很多人,說了很多的話,做了很多的事,這個都在心中留下很多影像。他回去以後,要做一道程式,叫作 回事向理,他要把這些相狀重新地迴歸到真如的空性。
所以諸位!你看我們只要有做功課,大乘的功課,你放生也好,灑淨也好,最後一定要誦一部《般若心經》,對不對?因為你前面的持咒、唸佛、開示,都是有為的事相,它一定要有一道程式,回事入理,就是收歸到一念清淨的本性——回事入理,把有為的事相迴歸到空性的真理,這是第一個。
第二個,“回因向果”。這個果是什麼呢?是無上菩提。他不能追求人天福報,所以他必須要把這個心態、把這些有為的事相、未來的方向要調整一下,把有為的事相迴歸到無上菩提。
第三個,“回自向他”。他不能自己受用,這個他指的是什麼呢?法界一切眾生。
他透過三種迴向——回事向理、回因向果、回自向他,他就能夠使令“事理圓融,順入中道法界,故名迴向”。這個人還沒有證得初地,但是他透過三種的方法,做所謂的三種迴向而達到空有的平衡。
我們把十回向的階位念一遍。
一、救護眾生離眾生相迴向。二、不壞迴向。三、等一切佛迴向。四、至一切處迴向。五、無盡功德藏迴向。六、隨順平等善根迴向。七、隨順等觀一切眾生迴向。八、真如相迴向。九、無縛解脫迴向。十、法界無量回向。
這是講到十回向的菩薩,他透過迴向的力量,讓他很成功地走到了中道的菩提道上,保持無住生心的平衡。
己五、 十地
我們來看看,經過十個階位的修學,入了大地的菩薩。我們看十地,先看什麼叫作 “地”。
十地——言地者,具足三義:一、能生萬物;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