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第20集《佛法修學概要》(第5/6 頁)
念心性,你要操作得當,它就是萬德莊嚴;你要操作失當,它就是六道輪迴,所以整個法界就在一念心性當中。
古人,這個古人就是著《宗鏡錄》的永明大師,他以一心為宗旨,一心而衍生萬法,心是本體,法是作用。就是一念心,它有可能創造六道輪迴的雜染法,它也可能創造萬德莊嚴的清淨法,以一心為體而顯現出萬法,就像鏡子一樣。
這個地方是總說,以下別釋。
我們怎麼去了解一念心性呢?說能觀心性,則具足一切佛法。想通達一切佛法,你要內觀,讀了教理以後,一定要把所有的理論迴歸到你一念心性,迴歸到三個方向:即空、即假、即中。
第一個,先看即空。
我們一念心性,它不在內外中間諸處,這個指的是空間。為什麼它不在內呢?《楞嚴經》上說,你見不到五臟六腑,所以它不在內。為什麼不在外呢?因為假如心在外面,那跟你有什麼關係呢?所以它不是在你身體之外。它也不是在中間,因為中間的定位模糊,所以在空間上是沒有處所。
在時間上,它不是過去,不是現在,也不是未來。因為過去心已經消失了,比如說你昨天那一念心跑哪裡去了?沒了!因為緣起緣滅,生命如流水,它流過就沒有了。未來未生,明天你的心在哪裡?明天還沒有開始,當然不可能,明天充滿了變數。為什麼現在心也不可得呢?因為你說現在的時候,諸行無常,剎那剎那生滅,你講現在的時候,也已經變成過去了。所以過去已滅,未來未生,現在剎那剎那生滅,所以它沒有時間相,也沒有空間相。
從理論上推,它不是自生,它自己不可能生起;也不可能完全靠外在的因緣生起;也不可能自跟他和合生起;也不能說無因緣生起,它要有因緣的刺激才能夠生起。
所以既然是因緣生,它當體即空,這很重要!覓心了不可得!我們的心沒有形狀,所以它才可能變現無量的形狀;我們的心沒有善惡,所以才可以去教育它,才可以把它形成善惡。
我們的心,這個即空,簡單地說就是離一切相,它沒有相狀。它要有相狀就固定了,那人生就不能改變了。你說,欸,我沒有相狀?但是我感覺到我心好像有個思想,我有我的個性。那不是你的心,那是你的妄想,那是心的作用,不是心的本體。我們在自己的清淨本然的心裡面,自己捏造一個影像出來,這是你的妄想。所以,我們心的本體是清淨的。
第二個,即假。它又圓具十法界的染淨諸法,十法界、十如是、三千性相。簡單地說,就是宇宙萬法,森羅永珍,都能由於你心的不同作用,而清楚分明地顯現出來,無欠無餘,豈非即假?就前面講空如來藏,這個講不空如來藏。我們一念心是離一切相,又具足一切法。只要你動個念頭,就會去熏習你的內心,就觸動你的心,顯現十法界染淨諸法。
第三個,心外無法,法外無心,於其中間無是無非是,豈非即中?心顯現萬法,萬法是心所顯現,這兩個是分不開的,就好像鏡子顯現影像,影像當然也離不開鏡子。
所以我們一念心它的相貌,簡單地說,即空、即假、即中,這叫作現前一念心性。它雖然清淨本然,又具足萬法叫即假;它雖然即假,又即空又清淨本然。
我們再看下一段。
十法界是怎麼分立的?大家的心都是清淨本然,都是具足萬法,為什麼開顯出十法界呢?因為迷悟的不同。
迷得最深的就是凡夫,他迷了即空。凡夫站在有的角度來面對人生,處處執著,所以他啟動了六凡法界。我們自己開啟心中六道輪迴的門,因為我們執著有相,迷了即空。二乘已經安立空,但是二乘他這個空不具足妙有,缺乏慈悲心,所以他迷了即假,他忽略了心性中有無量的可能性的這個法,他偏空了,所以他執著空,就變成二乘了。菩薩他迷了中道,所以他不能空有無礙,變別教的菩薩。
所以,只有能夠完全瞭解現前一念心性當下即空即假即中,真空不礙妙有,妙有不礙真空,才是真實的圓教的圓頓思想。
因此我們一開始先了解人生,才能夠了解宇宙萬法。你一念心性突破了,這個十法界就是你心中所現的,所以它也是即空即假即中。既然你能顯現的心是即空即假即中,你所顯現的一切萬法當然也是即空即假即中,所以不在九法界外別趨佛法界,也不在佛果外另有九法界,是謂三千果成,鹹稱常樂矣!
這句話太重要了!不在九法界外別趨佛法界,成佛之道就在你一念的妄想當中,離開你的妄想沒有成佛之道。你想辦法讓你的妄想醒過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