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3/4 頁)
期嘗試得越多,我們今後取得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原因也很簡單,因為相同年紀下,你比別人節省了時間但卻積累了更多的經驗。
對照著這幅圖反思一下我們自己的人生軌跡,不免會覺得有些慚愧。大多數80後都有著幸福的童年,在這個階段,我們都在天真無邪地玩耍。我們很少有主動認識自我的意識,我們的家長也大都沒有現代的教育意識去引導我們。而在14~25歲的探索期中,初中與高中被學習佔據了大部分時間,這期間基本與社會是隔絕的,當然更沒有時間思考自己真的想要什麼了;而上了大學之後,就像前文所說,大部分人在遊戲與戀愛,這短暫的自由時間似乎還沒來得及充分享受,我們就畢業了。
於是,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本應該在探索期完成的任務,不得不被推後到建立期。這就使得25~30歲這一階段的生活顯得特別“擰巴”,大多數人的迷茫也就根源於此。
當我請職業規劃師給在校的大學生提一點兒建議的時候,那位規劃師毫不猶豫地說:“在大一的時候認識20個師兄師姐,這樣,你可以瞭解他們的工作狀態,可以從他們那裡完成自己的職業興趣探索,從而儘早判斷你自己未來的職業方向。”
txt小說上傳分享
你是誰,你想要什麼?(1)
看到這裡,很多朋友都會思考這個問題——我是誰,我想要什麼?這看起來是一個深奧的哲學命題,但是它卻和我們每個人息息相關。如果我們不能回答這個問題,那麼無論我們今後做什麼工作,賺多少錢,恐怕我們都不會開心。現在,我們已經認識到這個問題的重要性了,問題是怎麼認識自己呢?有沒有什麼切實可行的辦法呢?
其實,最好的辦法就是嘗試。只有你親身經歷的東西,你才會印象深刻,你才知道你自己是否喜歡它,你才知道你是要堅持,還是要放棄。所以,當你看到這本書的時候,如果你還是一名大學生,想畢業之後馬上參加工作,那麼我建議你早點去實習,然後把你在不同地方實習的經歷、感悟記錄下來,最後你會發現你自己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這樣,在你畢業之後的職業選擇方面,可能會少走很多彎路。
如果當你看到這本書的時候,你已經參加工作了,但是你還不清楚自己將來要朝哪個方向發展,相比於大學生,你已經沒有多少時間去嘗試了,最好透過一些方法來幫助你傾聽自己“內心的召喚”。這些方法可能多種多樣,當我面對這個問題的時候,也經歷過無數次的內心折磨與探索,我把自己的經驗稱之為“憶畫問畫”,它是四個方法的首字連線而成的。
·憶童年
弗洛伊德認為,人格結構分為“本我”、“自我”與“超我”三個部分,本我是指原始的自己,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慾望、衝動和生命力。其實,每個人的本我早在我們的孩提時代就已經展現出來了。回想一下你自己童年的生活,也許你會發現自己身上被掩藏了的特質。
我周圍的同學已經陸續生了寶寶,朋友家一個女寶寶叫小溪,還不到一歲,但是她已經有自我意識了。當媽媽問“小溪是誰啊”,她就會慢慢地舉起左手。剛開始我們還不相信小傢伙是在對媽媽的提問作出回應,於是媽媽又問“小溪是怎麼哭的”,小傢伙嘴一咧,發出很尖銳的一聲“咿”;媽媽又問“小溪是怎麼笑的啊”,小傢伙把眼睛眯成了一條線;媽媽又問“誰是饞貓啊”,小傢伙模模糊糊地吐出兩個字:“媽媽。”……
怎麼樣,很神奇吧?後來我發現,很多孩子還不會說話的時候,他們的脾氣就已經漸漸形成了。有的孩子特別小氣,有的孩子特別大方,有的孩子很害羞,有的孩子天生就很開朗,有的孩子天生對聲音敏感,有的孩子天生對色彩敏感,其實這些小時候展現出來的特質,就是我們基因獨特的地方,遺憾的是我們所處的年代,很少能因材施教。
當我們採用“憶童年”的辦法檢視自己的時候,我們可以從“團隊角色”這個視角開始。我們小時候都看過《西遊記》,其實唐僧師徒四人就是一個典型的團隊:唐僧——領導者——目標明確,意志堅定;孫悟空——專家——業務精湛,能力超強;豬八戒——協調者——團隊潤滑劑,有矛盾都靠他協調;沙僧——勞動者——埋頭苦幹,任勞任怨。(這四個人的角色)在今天的商業社會中,在任何一個公司裡都是不可或缺的。
我們可以按照這個邏輯想想自己小時候,在與小朋友一起玩耍的時候都承擔了什麼角色。如果你走到哪裡都是孩子王,那麼你無疑具備做“領導者”的潛質。我在MSN《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