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部分(第1/4 頁)
林場的看守之一,還是個小軍官,加上是流放來的,隨時都有可能被犧牲掉。
這最後一條是明鸞臨時加進去的,但看到章放聽了以後那眉頭緊鎖的樣子,她心裡便知道,這句對他並不是沒有影響。
其實她的主意也很簡單,就是直接到柳同知面前告狀,請他幫忙,將那個土典史的事洩露給新知州,好讓新知州拿到立威的藉口,只要把土典史拿下,再為盤月月他們進行平反,最好是讓他們就近選一個地方安居落戶,事情就解決了。既不用出兵,也不用自己冒險,如果運氣好,還能幫柳同知謀點福利。柳同知算是章家在德慶的一個小靠山,他好,他們也就好了。
然而,讓她失望的是,章放經過一番考慮,還是否決了她的提議:“你的想法聽起來不錯,但你無法擔保柳同知與新知州會如你所說的那樣想,更無法確定萬千戶是否不會同意百戶所的行動。更要緊的是,我們身為看守林場的軍戶,疏忽之下把人放上山,已經是失職,若還不趕緊表現表現,不等立功,就要先受罰了!而且你二伯父我身為百戶所的人,怎能不顧上司軍令,擅自行事呢?三丫頭,這件事我們做來是吃力不討好,若只是為了救幾個瑤民,那又何必?他們與你不過素昧平生而已。非我族類,其心必異,那是一向愛鬧事的瑤民,不要把你的好心浪費在他們身上。”
明鸞愣住了,她沒想到章放居然會說出這樣的話來。難道她的想法真的毫無意義嗎?
第十四章 質問
明鸞看著章放堅定的神情,咬了咬唇,覺得自己可能把事情想得太簡單了。雖然自己有心幫助盤月月他們,是覺得這小姑娘挺可愛的,但也是想打抱不平,不希望這些本來安分守己的瑤民受到不公平的待遇。可對於二伯父來說,這件事確實與章家沒有多大關聯,只一個“可能對柳同知有所幫助”的理由,不足以說服他。
可她還是覺得,這件事對章家人來說,不過就是舉手之勞,也不必冒大風險,為什麼就不能幫忙呢?
她細細想了想,有些猶豫地再次開口:“二伯父,我承認這件事是因為我看不慣那個土典史的做法,也覺得盤月月他們很可憐,才想幫他們一點小忙的。其實我們家並不會因為這樣就受到什麼損失呀?柳同知跟我們一向有往來,跟他捎句話,是多麼容易的事呀?後面的事甚至不用我們去做,他自己就知道該如何行事了。還有……我沒說要您公然違反百戶軍令,百戶所的人不是還在搜尋四姓十八家的行蹤嗎?那就是還沒動手了?只要在他們動手前,上頭下令他們停止,那他們就沒話可說了。該上報的事,我們也可以照舊上報,其他該做的事也做了,一切就等知州衙門與千戶所的決定,這樣也不行嗎?我只是……不想您上趕著去參加這種殺戮之事而已……”
章放微嘆一聲,正色對明鸞道:“你年紀還是太小了,雖有些小聰明,但終究比不得大人,考慮事情也不周全。首先,那些瑤民雖然有些冤枉,但這事兒歸根到底是他們一幫外來戶跟官圩本地的同族人產生的糾紛,他們敗了,只能流亡在外,這跟朝廷、跟官府毫不相干,無緣無故的,我們為何要幫他們?世上可憐的人多了,你想要行善事,不如先幫了漢人再說吧。”
明鸞抿抿嘴:“這事兒跟他們是不是瑤民沒關係,換了是漢人,到了我跟前,我也不會袖手旁觀的。是二伯父您將漢瑤之分看得太重了!”
章放皺了皺眉,臉上略帶了兩分不悅之色:“難不成你覺得瑤民與我們漢人是一樣的麼?你可知道自大明開國以來,那些瑤民鬧了多少亂子?他們不服朝廷管教,事事與官府對著幹,你可知道有多少大明將士死在他們手上?!為何官圩百戶所明知道四姓十八家的人受了委屈,也不願搭理?為何九市百戶所一聽說是流浪的瑤民,便要派兵圍剿?!德慶各地的衛所不知跟瑤民打過多少仗了,心裡都憋著氣。就因為朝廷要安撫,各地衛所才忍住了。這四姓十八家的瑤民,先是公然與官兵械鬥,接著又擅自闖入官屬林場,若不給他們一點教訓,他們遲早會鬮出亂子來的。與其養虎為患,還不如早早解決了乾淨!”
明鸞驚詫地看著他,想了想,早年確實有“瑤亂”之說,當初他們在廣州選擇去哪個千戶所時,還擔心過這種事,可到了德慶之後,也就是零星聽聞哪裡的瑤民跟官府起了衝突,都是小事件,壓根兒就沒鬧出大亂子,她也就沒當一回事,只是幾年下來,也對從前發生過的事有所耳聞。可是……瑤民與官府之間的爭鬥,誰對誰錯哪裡是分得清的?各有各的立場,各有各的理由,現在既然可以相安無事,為何還要再起衝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