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遊戲競技 > 老子的大智慧 > 第19部分

第19部分(第3/4 頁)

目錄
最新遊戲競技小說: 求生:開局萬人屠但我是個好人爭論王國:兒童的奇思妙想世界絕殺!NBA冠軍教練的奇蹟時刻日常生活工作學習知識積累無畏契約:這個入是桂啊!和前任重生後,他一直在殺我她華國人,異世求生當然秒殺全場網王之幸村精市的小網友超厲害的怪誕世界求生:我有一輛蒸汽房車似影是婙四合院:這年輕人話不多,就是幹末世武裝機動車:鐵人三項行動LOL:鳥巢開始橫推八賽季你是說吸血鬼在名柯開深夜食堂?快穿,男主他又又又殺瘋了崩鐵,鏡流師弟的我加入屠神組快穿之炮灰逆襲上位霍格沃茨的遠古惡魔家有邪神初長成大夢歸離之我命由我不由天

的,必定是二相的極性認識境界,是用語言可以表達的極性存在,根本未契入一相的“現量”地,更何況談究竟一相的“聖智現量”呢!所以,老子說“言者不知”。

《莊子·天道》中亦講:“故視而可見者,形與色也;聽而可聞者,名與聲也。悲夫!世人以形色名聲為足以得彼之情(世人以二相的感官認識想掌握宇宙萬有的本來面目,或絕對真理,實在是愚昧可憐啊!)。夫形色名聲果不足以得彼之情(的確,從感官見到的形色、音聲等根塵處理的幻化相,無法認識真實存在的面目),則知者不言,言者不知,而世豈識之哉!”莊子的大智慧也肯定了“有欲”的感官認識是無法把握真理的存在,二相分別的認識無法窮究事物的本質,從而形成了二類認識的境界差異。“無慾認識”證得的現量境,“有欲認識”無法領略,故前者(知者)不屑一顧後者(言者)的淺薄無知,或者可憐後者的愚昧;而後者則以無知的狂妄嘲笑前者的迂腐不堪,甚至大加可笑地評論與筆伐。於是,造成“知者不言,言者不知”的境界隔閡。《莊子·天地》中著名的“索珠”之喻,正是對二相與一相認識的形象表達。“黃帝遊乎赤水之北,登乎崑崙之丘而南望,還歸,遺其玄珠。使‘知’索之而不得,使離朱索之而不得,使吃垢索之而不得也,乃使象罔,象罔得之。黃帝曰:‘異哉!象罔乃可以得之乎?’”這個寓言很絕妙地說明了如何求(索)得“玄珠”(宇宙萬物的本體,吾我眾生的自性),二相屬性的“知”(“知”喻二相意識思維的代表)、“離朱”(用眼睛等感官“有欲”觀察認識的代表)、“吃垢”(用語言文字來認識的代表)都無法認識宇宙的真理和吾人的本來面目,唯有“象罔得之”。“象”者相也,“罔”者無也,“象罔”者無相也,無相者一相也。可見要認識宇宙人生的真理,必須進入一相的境地,超越二相反映的認識侷限,才是正確的認識論。

《莊子·知北遊》的公案中更深入地說明了“知者不言”與“言者不知”的道理。“知北遊於玄水之上,登隱弅之丘,而適遭無為謂焉。知謂無為謂曰:‘予欲有問乎若:何思何慮則知道?何處何服則安道?何從何道則得道?’三問而無為謂不答也,非不答也,不知答也。知不得問,反於白水之南,登狐闋之上,而睹狂屈焉。知以之言也問狂屈。狂屈曰:‘唉!予知之,將語若。’中欲言而忘其所欲言。知不得問,反於帝宮,見黃帝而問焉。黃帝曰:‘無思無慮始知道,無處無服始安道,無從無道始得道。’知問黃帝曰:‘我與若知之,彼與彼不知也,其孰是邪?’黃帝曰:‘彼無為謂真是也,狂屈似之;我與汝終不近也。夫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故聖人行不言之教。’……知謂黃帝曰:‘吾問無為謂,無為謂不應我,非不我應,不知應我也。吾問狂屈,狂屈中欲告我而不我告,非不我告,中欲告而忘之也。今予問乎若,若知之,奚故不近?’黃帝曰:‘彼其真是也,以其不知也;此其似之也,以其忘之也;予與若終不近也,以其知之也。’”

《莊子》的這一段,集中地表達了老子“知者不言,言者不知”的內涵,以及“有欲認識”和“無慾認識”的機制與原理,是哲學史上認識論中最精彩的智慧表達之一。“知”代表二相的極性“有欲認識”;“無為謂”代表究竟一相、無二無別的非極性、“無慾認識”;“狂屈”代表已降服了極性心識,能契入一相境地的明心見性者,但還未達無為自然的一相認識。雖然黃帝答得無有不對之處,但錯就錯在無有錯處。正是“一句合頭語(正確的表達),萬世系驢橛”,恰好墮入有言有說、有思有慮、有相有住的二相識心分別的窠臼中,沒有脫離極性屬性的語言相、思維相,仍處在“有欲認識”的桎梏中。“彼其真是也,以其不知也。”“不知”者是無有二相分別之知也,不再有主客對立的“有欲認識”。由於進入無內外的一相境地,沒有可認識的物件,焉有根塵相對的反映之識別呢?!故“不知”才是一相的真知(真是)。莊子這一深邃的認識,唯獨聖者相通。偉大的佛陀亦講:“知見立知,即無明本;知見無見,斯即涅槃,無漏真淨。”佛陀的大智慧明示,只要是主客二相分離的認識,必是一切錯誤的不正確的源頭及根由,直到無內外一相的“無見”之“知見”,才是無生無滅、無二無別的究竟一相之“真是也”的“聖智現量”。“予與若終不近,以其知之也。”“知”與黃帝終不近道的根由,就在於二相的“有欲認識”狀態的限制,也就是受“知見立知”的二相認識的無明愚痴所障礙故。

2、“至道無難,唯嫌揀擇”

這一點在後來的禪宗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

目錄
手到情來退休妖局員工直播寵物答疑爆紅婚後相愛:黎少慢慢寵重生之亂世佳緣白居易傳心動互撩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