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朝堂人事(第1/3 頁)
ps:今晚要多查點地圖和資料,應該沒有更新了
皇甫嵩已經被徵召,關中的兵馬也已經落入董卓陣營的彀中。京兆尹蓋勳雖然想要舉兵響應關東的袁紹等人,但是沒有了皇甫嵩的兵馬,手中的兵力嚴重不足,已經不可能成為董卓一方的威脅,無奈之下,他也只能夠和皇甫嵩一樣,接受了朝廷的徵召。
三輔之事已了,眼下就是如何對付關東州郡了。
徵召皇甫嵩、蓋勳的朝廷車架行程緩慢,賈詡、閻行都是心繫關東局勢之人,所以回程並沒有跟著朝廷謁者的車架一同緩慢返回,而是隻帶著精銳輕騎,日夜兼程,趕回雒陽。
而賈詡的本人的騎術果然如他自己所言,頗為精湛,一路上雖然都是策馬疾馳,但竟然也能夠安安穩穩地跟隨閻行等人,進入到了河南之地。
他們是正月伊始就出發前往三輔,返回之時,已經是二月中旬了。
趕了一天的路,閻行、賈詡等人過了谷城,明日就能夠回到雒陽,看著天色已晚,諸人也就在最近的亭舍中歇馬休息,準備恢復體力,明天再加快速度趕回雒陽。
他們隨身都有攜帶官府公幹的節傳文書,亭舍的亭長、亭父等人在京都附近地區迎來送往久了,眼睛也學得雪亮,一看這些來人就是剛剛完成緊要公幹的朝廷官吏,而且隨行人員身上還帶著沙場的殺伐之氣,自然不敢怠慢,立馬將閻行、賈詡等人安排在亭舍最好的房間中住下。
亭舍中迎來送往,來來往往的人眾多。也是傳遞訊息最快的地方,閻行、賈詡等人很快就知道了自己一行人離開雒陽之後,雒陽城中又發生了諸多大事。
第一件大事,自然就是弘農王劉辯暴病而亡了。
對於此事,賈詡和閻行聽完之後,倒是沒有表現出任何異常,從袁紹等人從關東起兵開始,就已經將廢天子、弘農王劉辯置於風尖浪口之上,董卓要想讓他擁立的新帝劉協把皇位坐穩,自然就要想辦法除掉劉辯這個對劉協皇位威脅最大的人了。
前漢的大臣韓安國曾經一度失勢下獄,被獄卒田甲百般折辱,他因此憤慨之下,說出一句有名的話“死灰獨不復燃乎?”田甲冷笑回答:“然溺之。”
死灰復燃不管是在自然中,還是在人謀上,都是極有可能出現的,防止它復燃的最好辦法絕不是如粗魯的獄卒田甲所言那樣,等它燃起來後,自己再撒泡尿將它澆滅了,而是要在它還沒有復燃之前,進行挫骨揚灰,讓這堆死灰徹底消失。
殺弘農王,也是如此。
第二件事情,是天子遷都長安。
這一件事情雖然臨時急促,但是賈詡先前在三輔的時候,就已經從兵事、民生、天下大勢、敵我對峙各個方面向閻行分析過,這雒陽的都城必須遷往長安的原因。
所以,此事也在預料之中,沒有引起兩人驚詫。
皇甫嵩接受徵召入京的訊息,先前已經在三輔用軍驛羽檄八百里加急的方式送回雒陽,董卓得知之後,也開始在朝廷上利用《石包讖》的讖語造勢,力排眾議,堅決要將都城從雒陽遷往長安。
為此他在朝廷之上,面對楊彪、黃琬兩位三公的詰問,大放豪言,說道:
“關中肥饒,故秦得併吞六國。且隴右材木自出,杜陵有武帝陶灶,並功營之,可使一朝而辦。百姓何足與議!若有前卻,我以大兵驅之,可令詣滄海。”
關東兵事一起,戰亂連綿,雒陽所在的河南地已經成為了戰事的最前線,而董卓自然也不可能坐以待斃,他必然要出兵進攻突破關東州郡對他的包圍。
這個時候,如果天子還在雒陽,那將會讓董卓的計劃束手束腳,不敢大舉出兵進攻,而且朝中一直以來就有不少官員和關東的袁紹等人私通書信,將朝堂公卿盡數遷往關中,有了崤函之險的阻隔,自然就能夠斷絕他們和袁家兄弟的及時聯絡。
所以,遷都勢在必行,他就算用兵馬趕,也要將雒陽的民眾趕到長安去。
第三件大事,則是董卓殺了自己原先親近的朝官周毖、伍瓊兩人,同時以災異為藉口,上奏天子,免除黃琬、楊彪的三公職位,改由任命光祿勳趙謙為太尉,太僕王允為司徒。
閻行得知這個訊息之時,表面上沒有在外人面前表露什麼,而是隨後又捧著一個木盆,裡面盛了剛剛兌了少許冷水的熱湯,親自送往賈詡的房中。
三輔徵召皇甫嵩一事圓滿完成,賈詡和閻行這一文一武的合作也堪稱完美,兩人的交情也逐漸加深。而回程途中,雖然賈詡騎術精湛,但終究是上了四十歲的中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