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部分(第4/4 頁)
世不恭的生活態度。
昔日的戀人方達生試圖拯救她,但她無力自拔。
潘月亭投機股票失敗,陳白露債臺高築,深感前途渺茫,終於服毒自殺。
劇本情節很簡單,但故事容量並不簡單。
整部戲劇用人像展覽式結構,以陳白露和方達生為中心,以陳白露的客廳和三等妓館寶和下處為活動場所,把社會各階層各色人等的生活展現在觀眾面前。
有工於心計的銀行家潘月亭、卑躬屈膝的李石清、俗不可耐的顧八奶奶、崇洋媚外的張喬治等,這些人物聚在陳白露的寓所裡尋歡作樂,而又爾虞我詐,充分暴露了被金錢扭曲了的畸形人性。
這不像是戲劇,更像是生活本身。
洪慎看的內心發冷,他出身官宦世家,接觸過上海灘十里洋場那種紙醉金迷的生活。
他身邊的朋友就有《日出》中那些人物的影子。
他抬頭看了看林子軒,覺得林子軒寫的應該就是上海租界內的真實狀況。
上海灘的交際花大多都被有錢有勢的商賈和官僚,或者是海上聞人出錢供養著,而圍繞著這些人的故事構成了《日出》這個劇本。
洪慎可以確定這不是什麼編出來的故事。
他有些佩服林子軒,敢於把身邊的事情寫出來,以往也有人寫這類題材,但從沒有人寫的如此深刻,如此真實,如此讓人渾身發冷。
當揭開了上海灘繁華背後的真相時,才發覺這個世界是那麼的殘酷。
“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
在劇本中,一方面是剝削者、“有餘者”貪得無厭,醉生夢死;另一方面是被損害者、“不足者”備受侮辱。
“有餘者”和“不足者”形成強烈對比,反映了這個時代大都市裡光怪陸離的社會生活圖景。
《日出》,《日出》。
洪慎深深的吸了一口氣,真想走到外邊的甲板上看一看海上的日出,如此才能從黑暗的劇情中走出來,讓自己的心暖和起來。
這個劇本,他自嘆不如。
第七十八章 貼近生活和粉飾生活
說實話,林子軒對話劇這種藝術形式的興趣不大,他也記不得太多的話劇劇本。
《雷雨》和《日出》都是曾經出現在後世中學語文課本中的文章,不過是節選。
當時�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