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3/4 頁)
00畝以上,併成活滿5年以上者,分五級給予四等至特等的榮譽獎勵;另特別規定:“凡經營特種林業,於國際貿易有重大關係者,或勝造船築路等各種大工程之用者,農商部認為有補助之必要時,得按其面積株數,核給獎金。”'9'顯而易見,這些獎勵政策,不僅旨在提倡農業的多種經營,而且旨在為工業開發和提供原材料,為農業改善生態環境。
第二、主張以科學的手段改造傳統農業,提倡科學興農,改良和引進優良品種,為工業發展提供充足、適用、優質的原料。張謇提倡農業的多種經營,不是一般的推廣種植面積,而是採取了科學的態度和方法。在推廣種植面積時,以是否有適宜的自然地理環境為依據。對棉花、甘蔗、甜菜的種植區域規定為:“植棉區域:直隸、山東、江蘇、浙江、安徽、江西、湖南、湖北、山西、河南、陝西等省。植蔗區域:廣東、廣西、福建、江西、四川、雲南、貴州等省。甜菜試種區域:奉天、吉林、黑龍江、直隸、山西等省。……植棉區域、植蔗區域,每省以若干縣為適宜植棉植蔗之地,由農商部派員會同各該省地方官分別勘定之。”然後才由地方官“設法招墾,擴充植棉植蔗。”'10'
對於農業病蟲害,張謇力圖採用科學的方法防除之。1914年3月18日,農商部向各省區發出徵集植物病蟲害及防除病蟲害科學方法的訓令,同時頒發《徵集植物病害規則》和《徵集植物害蟲規則》,力圖透過科學的調查研究,採取科學的方法除害滅病。其訓令指出:“在昔,科學未明,往往驟遇天災,諉為大數,徒事祈禳,何補凶荒。……惟我國於病蟲害一事,向少研究,黴菌檢查及植物組織、解剖等事,既非預習於平時,自難收效於頃刻。前於本部直轄農事試驗場,特設病蟲害科,採用歐美成法,實地研究,辦理以來,確有成績。顧茲事體大,尤需全國一致進行,辦理始能有效。”因此,特向全國徵集病蟲害,以備檢查研究。“再,各省農事試驗場、農學校等,如於此項科學,夙所研究,獲有成績,仰飭隨時報部”,'11'以備推廣。
張謇在推廣農業多種經營的同時更重視農林牧品種的改良。1914年2月28日,他總結古今中外農業興衰之由,指出改良品種的重要性說:“我國自古重農,米麥生產之額,甲於世界。比因四方擾,災頻聞,農耕事業漸次衰敗。重以民知矇昧,墨守舊法,於選種、保種、傳種之事,恝置不理,佳種日趨劣敗,產品安望精良。按查泰東西各國,販賣種子,特設專所,歲時比較,留強汰弱,公私兩便,益實多。我國此種營業機關尚未成立,良窳雜糅,迄無標準。本部任提倡農事之責,亟應先事籌思,藉收後效。”隨即向各省區發出命令,廣泛徵集良種,要求各省將所屬“每縣所產稻、小麥、大麥,每種採集一份,寄送本部”,交由各農事試驗場擇優培育,“為傳播良種之準備”。'12'
上文已經提到的由農商部開辦各種試驗場,其主要任務就是從事優良品種的徵集、引進、培育、試植、試養和傳播。如棉業試驗場,“得將歷經試驗成績優良之棉種,分給民間種植”;“每年應徵集民間新收穫之棉產物,開棉業品評會一次”;種畜試驗場的技術員所掌管的事項有:“家畜繁殖改良”、“純良種畜養護”、“中外畜種比較試驗”、“種畜品評會”等。'13'林業試驗場則在開辦的當年,就“輸入新種,培育苗木,……移栽洋槐七十餘萬株。此後每年即有六七十萬之苗木,或擇地移栽,或分配民間。”'14'各農事試驗場還聘請“勤樸堅實、諳習農事、經營業務在二十五年以上者”,擔任“勸農員”,分赴各地,從事“巡迴演講、分佈苗種、教用農具、調查天災蟲害和其他改良農事一切事項”,'15'以此傳播農業科學知識和耕作技術,推廣良種和新式農具,促進農業改良。而且特別重視優良品種的引進,除了要求各級政府所辦的農事試驗機構應以引進和試驗優良品種為主要任務之外,還鼓勵地方和民間選用和引進優良品種。有關植棉、種蔗和牧羊的條例規定:擴充植棉,宜選細子未核及其他優良之棉種;改良植棉,宜選埃及或美洲之棉種;甜菜種宜採之德國;甘蔗種宜採之爪哇;羊種宜採美利奴羊。'16'“改良羊種者,自第一傳起至完全改良種,每傳均得適用植棉製糖牧羊獎勵條例……之規定獎勵,並得並計之。”'17'《植棉製糖牧羊獎勵條例》中所規定的各種獎勵措施,對品種改良的獎勵力度大於對擴種擴養的獎勵力度,如對“改良植棉者”的獎勵是“擴充植棉者”的3倍;對牧羊業的獎勵只獎勵“改良羊種者”。對於植樹造林則要求全國各地試植外國優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