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部分(第3/4 頁)
由竹靈梅韻二人主持,卻需要你等兩人多多擔待孔宣、雲霄二人自無不允。
李松抬眼望向西方,喃喃道:“怕是,這天要變了!”
一一五節 儒法大興、佛道急了
儒法兩家弟子在精神支柱李松重新出關主持大局後,也是對自漢以來幾百年的自相殘殺、兩敗俱傷而痛定思痛,如今自是戮力同心,聯手對外。
兩家弟子共同在地界選擇了輔佐隋文帝楊堅。
隋文帝楊堅,漢族(楊堅祖上輔佐鮮卑族西魏有功,曾被賜鮮卑姓普六茹)華陰人。
楊堅原為西周貴族,後得玄木島儒法兩家之助,取西周而代之,建立大隋王朝,改元開皇。
公元589年,楊堅遣兵揮戈南下,滅亡了割據南方的陳朝;同年琉球群島(今臺灣)歸降隋朝;北方蠻夷突厥可汗尊楊堅為聖人天可汗,表示願為藩屬永世歸順,千萬世為聖朝典牛馬。
至此,地界自東漢末年三國之爭以來,幾百年亂世,正式重歸一統!
楊堅上臺後,自是重用助自己奪取天下的玄木島儒法兩家弟子。儒法兩家弟子也是各取自家之長,共同制定一套影響後世幾千年的治國方針!
隋文帝楊堅採用法家治國方針:確定了三省六部制,簡化地方官制。三省為尚書、門下、內史三省,行使宰相職能,輔助皇帝處理全國事務。內史省負責起草並宣行皇帝的制詔;門下省負責審查內史省起草的制詔和尚書省擬製的奏抄;尚書省是國家最高行政機關,其下設吏部、禮部、兵部、都官、度支、工部六部。記這樣不僅加強了中央集權。而且開創了地界封建社會政治體制地新階段。
隋文帝楊堅吸取儒家“仁政”思想,重新修訂法家《開皇律》:對前代八十一條死罪、一五零條流罪、千餘條徒、杖等酷刑以及滅族等都一概廢止。同時。又減輕了許多法律的內容,如“流役六年,改為五載;刑徒五歲,變從三祀;其餘以輕代重、化死為生。”對犯人處置採取審慎態度,而不是草菅人命,有效地防止了冤案地發生。文帝對法律的改革,使法律減輕了殘酷和野蠻性,在地界法制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值得一提的是:《開皇律》第一條為“開皇元年,隋主服黃,定黃為上服之尊。建為永制。”自隋文帝楊堅開始穿黃袍以後,從此地界後世歷代皇帝都穿黃色龍袍。
隋文帝楊堅採用儒家選拔人才的那一套方法,開始興起“科舉制度”(楊堅時開始實行,楊堅子楊廣正式將“科舉制度”定為政策法規頒佈!)。
“科舉制度”實行後,在地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隋朝以後地界的社會結構、政治制度、教育、人文思想,莫不受科舉的影響。
“科舉制度”相對於世襲、舉薦等選材制度,科舉考試無疑是一種公平、公開及公正的方法,改善了用人制度。
後“科舉制度”飄洋過海,傳到了外族蠻夷國度。形成了地界獨一無二的“儒家文化圈”,後世外族蠻夷(歐洲英法意等國)地文化復興啟蒙運動,都推崇“科舉”這種公平和公正的制度。包括外族蠻夷的公務員敘用方法與考試原則,都是在很大程度上吸取了“科舉制度”的優越性。
隋文帝楊堅還頒佈了“領均田令”、“設定糧倉”等一系列利國利民的政策措施。
隋文帝楊堅修廣通渠,正是大運河的開始,大運河對於地界中華來說遠比長城更重要。大運河連線黃河流域長江流域,連線了兩個文明。使黃河流域長江流域逐漸成為一體。
隋文帝楊堅修“大興城”,即後世都城長安。為“天下第一城”,其設計與佈局思想對後世以及外族蠻夷都有著深刻影響。
史載:隋文帝楊堅“鴻恩大德,前古未比。”楊堅在位二十四年,被稱為“開皇盛世”。
也正是因為儒法兩家合力打造的“開皇盛世”,儒法兩家也是找到了政治妥協基點:以儒家選拔人才,以法家治理天下;儒為表,法為裡!
玄木島一脈自李松得創世蓮莖幻化的鴻蒙劍後,氣運已足。正式開始主導地界大局!佛道兩教終究在後天教化世人方面比不得儒法兩家,在朝堂之上再也無力與儒法兩家相爭!
地界氣運共十,玄木島已得其八也!
西方佛教、須彌山。接引準提相對而坐,盡皆面帶疾苦,玄木島儒法兩家在地界所行之事自然瞞不過兩人的大神通。
接引長嘆了一口氣。道:“師弟。這玄木道人好生了得,如今儒法兩家在地界大興。我等佛教在東土發展將舉步為艱!”
準提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