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2/4 頁)
生等方法。每一大類又有若干種具體方法,如藥物美容,有內服法和外用法。外用法又分貼敷法、洗浴法等,而貼敷法、洗浴法又可再細分為患處面板貼敷、臍敷、穴位敷、燻洗、擦洗、沐浴、浸浴等,這些方法都屬於自然療法,安全可靠,無副作用。
此外,中醫美容和日常美容之間的聯絡可謂歷史悠久。在歷代各類醫書中,表明有駐顏、悅色作用的藥物多達上百種,而方劑更是數量可觀,涵蓋美容的各個領域,比如潔面、增白、祛皺、駐顏、白牙、染髮、香身、香口等,應有盡有,甚至連發蠟、口紅、胭脂的配方都有提及。這些配方本身就不像常規的中醫藥方那樣以治療疾病為主要目的,而是著眼於修飾人的容顏,透過調養身體內部組織而使面容變得光彩奪目。
顯然,中國古代的醫家已把對人體美的維護作為醫學的任務之一,所以他們關注人體
的修飾,並以醫學的手段介入,使修飾品和修飾方法更完善,更符合人體健康要求。這種
介入擴大了中醫美容的內涵,使中醫美容以其深度和廣度並存,在世界美容史上佔據了獨
特的位置。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悠久的中醫美容,是以中醫理論——中國古典哲學之精髓為基石的;反過來講,中醫美容的發揚光大又是中國古典哲學在應用方面的發展。傳統的美容養顏方法和對損美性疾病的預防治療,均以中醫美容理論為依據。領略一番中醫美容理論,能更好地理解各種美容驗方和經絡按摩的奧妙所在。
調和陰陽
流傳千古的東方美顏智慧
陰陽是對自然界相互關聯的某些事物和現象對立雙方的概括,含有對立統一的概念。陰和陽,既可代表相互對立的事物,又可用以分析一個事物內部所存在的相互對立的兩個方面。陰和
陽代表著相互對立又相互關聯的事物屬性。凡是活動的、外在的、上升的、溫熱的、功能亢進的都屬於陽;凡是沉靜的、內在的、下降的、寒冷的、晦暗的、功能減退的都屬於陰。以日常生活
為例,男為陽,女為陰;上方為陽,下方為陰;愛發脾氣的人,多稱為肝陽上亢,性格內向喜靜沉穩多稱為陰。
陰陽學說,貫穿在中醫美容理論體系的各個方面,用來說明人體的生理、病理變化,指導人體肌膚與形態的維護和修復。人體最基本的病理變化為正與邪兩個方面。“邪”分為陰邪與陽邪兩個方面。陽邪致病,可導致陽偏盛,出現實熱證,表現特點為熱、動、燥。“正”包括陽氣與*兩個方面,陽氣虛出現虛寒證,*虛出現虛熱證,故多種病理變化,可以概括為“陰盛則寒,陽盛則熱,陽虛則寒,陰虛則熱”。其根本原因是由於陰陽失調,偏盛或偏衰而致病,從而影響容顏之美。如陽熱亢盛,上蒸頭面則生痤瘡、斑;陰寒盛則血脈失於溫煦、血寒凝滯,滯於經絡而肌膚晦暗也易長斑;陰虛則體內津液缺乏,血液黏稠度高、血流不暢,淤血滯於經絡可引起黃褐斑;陽虛則溫煦和推動的作用降低,氣血執行緩慢,區域性失養亦可引起黃褐斑。
分清五行
金木水土火五行美顏令你青春永駐
古老而神奇的五行學說
五行的“行”字有通路和執行的意思,五行學說是中國古代哲學中概括宇宙萬物及其相互關係的學說。它把宇宙萬物看做是統一的整體,歸屬木、火、土、金、水五種物質性質。這五種
物質之間有相生相剋的關係。
相生,是指一事物對另一事物具有促進、助長和滋生的作用。五行相生的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相剋,是指一事物對另一事物的生長功能具有抑制和制約的
作用。五行相剋的次序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每一行都同時具有我生、生我、我克、克我四方面的聯絡。相生和相剋是事物不可分割的兩面,在相生之中寓有相剋,相剋之中寓有相生。沒有生就沒有事物的發生和發展,沒有克就沒有事物的協調與變化。
五行理論是根據木、火、土、金、水五種物質之間的相互作用而概括出來的。
木曰“曲直”,凡具有生長、舒暢、升發、條達特性者均屬木類;火曰“炎上”,凡具有溫熱、向上特性者均屬火類;土曰“稼穡”,凡具有承載、生化、藏納特性者均屬土類;金曰“從革”,凡具有變革、肅殺、清潔、收斂、下降特性者均屬金類;水曰“潤下”,凡具有滋潤、寒涼、向下特性者均屬水類。
內調外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