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第3/4 頁)
遍地是流氓時?
選擇了流氓手段的計程車司機就會拿到較高的收入,但這類計程車司機與他的乘客關係十分緊張,而那些相對本分的、維持著職業道德底線的計程車司機卻明顯的收入低,似乎做個正常人既不肯當流氓在經濟利益上就要受到懲罰!
當“流氓投機行為”成為一種選擇,甚至成為唯一的一個選項時,廣大的中國平民百姓該怎樣選擇呢?
當大家都失去正常的財富觀時,即一心一意只盯著眼前的那一點錢或者說是眼前的那一點人民幣,而失去了起碼的商業契約精神,社會就會變得令人非常痛心:醫生就會去索取小紅包,甚至不惜喪失患者的最佳手術時機;教師就會為了補課費,甚至不惜佔用學生的休息時間而做一些無關痛癢的應試教育的試題;商販為了蠅頭小利,甚至不惜以次充好缺斤少兩而達到不計後果的地步。他們現在與計程車司機多麼相像啊。顯然,我們這個社會需要重塑道德觀,當然也就是重塑財富觀。急躁的中國社會需要全民的文化素質的提高。
5。4 全民文化素質的提高(1)
財富是什麼?這是一個非常大的話題。我們暫且庸俗一些,認為財富就是錢。錢是什麼?其實這也是個非常難以回答的大問題,但絕大多數的中國人可能不這麼認為。中國人似乎有簡單的答案:錢就是人民幣!
財富不是土地 財富是全體人民的智慧
所謂的經濟就是創造財富,轉移財富,分配財富的過程。用人民幣來表述的財富積累,在M2里居然有68萬億元人民幣之巨,中國人民真的那麼有錢嗎?或者說中國真那麼有財富嗎?答案是否定的。
那不用人民幣來表述,用美元來表述,中國擁有巨大的國家外匯儲備,其數量達萬億美元,中國不算有錢嗎?中國不算有財富嗎?答案還是否定的。
中國的歷史揭示,中國的財富主要指土地及其附屬物。現代中國人剛剛學會一點點的製造,距離創造財富之路還很遙遠。
中國人對財富的認識,現在看來,絕大部分人仍保持著千百年來土財主的心態。這個“土”字說明,財富始終圍繞在“土地”的周圍而幾乎沒有什麼進化。
不會創造財富,那就只有轉移財富了。
回想差不多140年前的那場“師夷之長技以制夷”的洋務運動,洋務運動“務”什麼呢?是想創造財富嗎?可是當時的國人絕大部分目不識丁啊,得學習呀。但從哪學呢?有幾人能學呢?
在這個神奇的土地上,洋務運動那個時代,生活了大約3萬萬8千萬大清帝國的臣民(現在的稱呼應該叫P民)。他們的文化程度呢?絕大部分目不識丁,儘管老祖宗留下的多達3萬個漢字,神奇的漢字有時一個漢字有7種寫法,或者一個漢字多達8個含義。唉,可惜呀,它的排列居然是豎著寫呀,而且從左向右,而且沒有標點符號,而且沒有統一的發音,而且南腔北調、光怪陸離。但這些困難絲毫沒有影響這個博大精深的文字文化的傳宗接代;正是因為這些困難,才創造了中國一代又一代的文人騷客;又是因為這些困難,在中國創造性的發明出“香火”延綿不斷的科舉制度;當然還是這些困難,把絕大部分的“愚蠢而又不老實”的中國人拒之“文化殿堂”大門之外。悠悠數千年的文化——所依賴的資訊符號居然描述不了阿拉伯數字,居然容不下小數點兒,居然無法使用根號,居然無法表達右上字的指數數字,居然無法表達物質化學名稱的拉丁字母化學式……
結果呢?由於字面表達的缺欠,導致整個民族心理不平衡了,就開始盲目的自我複製,自我“所謂優越感”的複製。這種複製說穿了就是簡單的復古!我們只能復古,甚至年復一年的復古。這阻礙了整個民族吸收各種新文化元素的機會。回頭看看大清帝國那時的臣民吧:他們有毫米厘米、英尺英寸、千克磅、英里海里等等,等等的概念嗎?他們知道什麼叫地理生物、物理化學嗎?
最終大清帝國主流知識分子精英實則為當時的“現代意義上的文盲”,而這些文盲居然昂著頭,認為自己簡直是“超時代的精英”,於是,這些透過復古主義複製出的“精英”已完全退化為“時代的垃圾”。歷史印證了這一點。
所以,洋務運動沒有“群眾基礎”啊,這個群眾基礎應該算是真正的財富,是真正的社會財富。理論上,我們很晚才知道這個道理,所以後來有了新文化運動,所以建國後我們真正在制度上為這個財富的積累做了國家安排——普及近代教育,真正的統一“度量衡”,還有後來的文字簡化改革——逐步實現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