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3/4 頁)
、燉、燴、煲等烹調法,這樣不但能夠儲存食物的營養成分,還能做到正宗的“原汁原味”。
專家提示
中華飲食文化積累了很多寶貴經驗,“上漿法”就是烹飪技藝的一種特色:如“炒蝦仁”、“炒肉絲”時,在準備階段用蛋清、澱粉、鹽等將肉絲或蝦仁充分捏勻,這種方法就叫“上漿”,它可以耐受炒菜時較高的油溫,既能儲存食品的營養成分,又能保持食品的鮮嫩可口。
()免費TXT小說下載
吃蔬菜的學問
蔬菜
是人類重要的食品之一,由於它們營養豐富、色彩豔麗,又可加工製成各種美味佳餚,已經成為人們每日餐桌之所需。假如僅僅用蔬菜來充飢果腹或調和口味,當然不算“會吃蔬菜”。能夠透過吃不同的蔬菜得到合理的營養成分,從蔬菜中吃出健康、吃出美麗,這才真正叫做“會吃蔬菜”。
可供選用的蔬菜很多,大致可歸納為:以植物的根莖做菜的根莖類,主要有蘿蔔、胡蘿蔔、土豆、藕、芋艿、竹筍等,這類蔬菜含澱粉為主,有的還可替代主食。用植物開花後結成的瓜、茄做菜的瓜茄類,主要有冬瓜、絲瓜、黃瓜、茄子、南瓜、苦瓜、西紅柿等,這類蔬菜含有碳水化合物、維生素C、黏液質、瓜氨酸、精氨酸等,茄子還含維生素P,苦瓜含苦瓜甙。豆科植物結莢後新鮮做菜的鮮豆類,主要有毛豆、扁豆、蠶豆、刀豆、芸豆、豌豆等,這類蔬菜含有植物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和無機鹽。將植物的莖葉作菜的葉菜類,主要是深色或綠色,有菠菜、韭菜、芹菜、青菜等,這類蔬菜含有維生素B、維生素C、葉酸、膽鹼、無機鹽等。
又將含水量特別高的蔬菜另立一類,稱為“富水類蔬菜”,這類應包括含水量高的瓜類(冬瓜、菜瓜、佛手瓜、苦瓜、絲瓜等)、雞毛菜、大白菜等。因為蔬菜中所含的水,是經過多層生物膜過濾形成的,屬於地道的天然潔淨水,是具有營養性和生物性的水,也是人體最需要的水,它能抗汙染,且高鉀、低鈉,對人體健康有很大好處,所以另立一類是有道理的。
為了能儘可能地儲存蔬菜的營養成分,在加工、烹調時必須注意以下幾點:① 洗菜時間不能過長,尤其不能將蔬菜長期浸泡在水中,因為維生素B族和維生素C 是屬於水溶性的,因此還要做到先洗後切。② 對於蔬菜的吃法,要做到能帶皮吃的最好不去皮,如南瓜、黃瓜、洋芋、蘿蔔之類,因為有些蔬菜的皮中含更多的維生素和葉酸。③ 烹煮要求最好隨切隨炒、急火快炒,可以避免某些營養成分被氧化和丟失。④ 蔬菜要吃得新鮮,越新鮮的蔬菜其營養損失就越少,從營養學角度分析,蔬菜久貯或經醃製都不理想。
隨著科學的發展,在選取蔬菜時需要注意一個新的問題,就是考慮選擇哪些蔬菜“汙染少”。我們認為:凡蔬菜抗病力強的,一般不用施農藥,汙染就少一些,像茄子、莧菜、生菜、蒜薹等。所食用部分長在泥土中的,如土豆、冬筍、大頭菜、蘿蔔、藕、芋艿等施農藥機會也較少。另外野生或人工培育的食用菌,也應該屬於相對安全的蔬菜,市場可見的有馬蘭頭、蕨菜、枸杞頭、香菇、猴頭菇、黑木耳、雞腿菇、灰樹花、金針菇等。
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吃水果的學問
水果營養豐富,它的甜度與其含糖量多少有關。糖,是人體所需能量的“倉庫”,水果中除含糖以外,還有較###生素C、維生素A以及多種有機酸如檸檬酸、酒石酸和蘋果酸等,此外還有多種礦物質如鎂、鈉、鉀、鋅之類。
人們常感覺不同果品或同一果品成熟度不同時,其味覺中的甜、酸不一樣,其實這是它們之間“糖酸比”不同的緣故。人們還會感到水果的肉質硬、綿程度不一,這是因為水果也是細胞組成,由於細胞壁的化學組成與細胞間連線狀態的不同而造成。當細胞壁間存在著一種不溶於水的“原果膠”時,它就像建築房屋時用的水泥和石灰牢牢地把磚塊連線在一起一樣,這時水果的果質就脆硬,而果膠一旦由於酶的作用而水解,成為可溶性果膠和纖維素時,水果的果肉就變得軟綿了。
吃水果對人體有益,那水果到底有什麼作用呢?① 水果中含有低分子結構的糖,適合各年齡段的人們吸收和利用,因此吃水果可以減輕肝臟供應能量的負擔。② 水果中所含的酶、生物干擾素等物質,更是人體生命活動中不可缺少的。③ 水果可以抗疲勞、助消化,調控機體的平衡,提高免疫功能。④ 水果中含人體生命活動中最需要的水,它能夠起到“潤滑劑”的作用。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