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沒有鋼琴引發的血案(第2/3 頁)
中式風格。三腳鋼琴這種大件西洋樂器,直接佈置在廳堂裡有些扎眼。
而今晚其他股東帶來的藝人,顯然是考慮到了這個問題,都儘量用中式樂器伴奏,比如古箏揚琴,笙簫笛胡。偶爾用到電子樂或者西洋樂,也都是在隔壁樓裡專門有一間房間給樂隊駐守、然後用高模擬音響採音後拿來放的。
周潔倫這種現場自彈自唱的,就沒法這麼搞了。
他有些方,想退求其次弄個大提琴,幸好顧誠出面給他解了圍。
“不用西洋樂就不用西洋樂,倫哥,我談你唱,我用古箏!”
“嚇?顧總居然還會古箏?早就知道顧總會鋼琴和提琴,沒想到啊,真是多才多藝。”
滿場嘉賓頓時就沸騰了,剛才千呼萬喚讓顧誠賞臉,沒想到最後是因為周潔倫找不到鋼琴,才把顧誠逼出來了。
顧誠不屑地推掉觀眾的恭維:“隨便玩玩的,《菊花臺》簡單而已,換首歌我就抓瞎了。”
《菊花臺》確實很簡單。音節極少,節奏由舒緩,幾乎沒有變奏。
只處理基調的時候,後世優酷上甚至有中學物理老師上傳過“只用一根鐵絲和一塊磁鐵就彈出《菊花臺》的影片。”
顧誠並沒有練過古箏,如果說他的鋼琴小提琴還能勉強有個六七級水平裝裝逼、拍電視的時候能夠靠反覆練熟一小段片段來矇混過關。那麼他的古箏最多就三級水平,全靠觸類旁通隨便廝混的。
稍有不慎,就會出醜。
幸好顧誠心態好,從來不怕出醜。
短短七八個音的婉轉前奏之後,周潔倫就開始唱了。
“你的淚光,柔弱中帶傷。慘白的月彎彎,勾住過往。夜太漫長,凝結成了霜,一夜惆悵如此委婉……”
《菊花臺》不長,周潔倫因為不是自彈自唱,即興的時候很難協調,往往一個音陡然一轉起高了,顧誠的演奏卻跟不上。
旁聽的人一聽就知道這個曲子雙方事先沒排練過,完全是看了今晚前幾個專案之後,臨時改的。
“看來顧誠和他手下的藝人創作能力也不怎麼樣嘛。”
“話不能這麼說,他們只是年輕,沒參加過今晚這樣的場合,準備岔了。”
那些富商和標榜“科班出身”的歌唱家、演奏家們,在那兒竊竊私語。
很快,歌已經唱到了最後一句“徒留我孤單在湖面,成雙……”
周潔倫一陣陡然拔高,顧誠的演奏卻沒有跟上,不知不覺地往下繼續迴環,完全彈錯了。
周潔倫只能硬生生扯著往上走,把曲子結束掉,尷尬地鞠了個躬。
顧誠坐在古箏前,默默想了十幾秒鐘,覺得心中有一絲狐疑和靈感,始終抓不住。他無意識地抄起古箏旁一把不知道誰丟在那兒的摺扇,給自己扇了幾下冷靜冷靜,微笑著解釋:“剛才怪我,是我彈錯了。倫哥唱得很好。”
“顧總夠多才多藝了……”
“已經很好了……這說明顧總真性情,想到就做,不瞻前顧後。”
顧誠把摺扇一攏,拱手製止了那些言不由衷的讚美:“這是我第一次用古箏彈《菊花臺》,覺得有點奇怪,抱歉耽誤大家幾分鐘,一起參詳參詳。”
說罷他也不下場,不給主持人開口的機會,拿起古箏重新開始從頭演奏《菊花臺》。
因為曲子並不高明,今晚到場的專業演奏家們內心已經有些不屑起來。
“那麼明顯的錯誤,自己居然都不知道錯在哪裡——《菊花臺》最後一句當中,有一個全曲唯一的不符合中國風的音符,要左手按弦或者調節雁柱才能彈出來。兩隻手都放在雁柱右邊,彈一輩子都不可能彈出《菊花臺》來!”
這一點,起碼有十幾個音樂家看出來了,但是大家礙著顧誠的面子,並不點破。
很快,顧誠又彈到了最後一句“徒留我孤單在湖面,成雙……”
這一句的音符,本該是“553-71(高音)123-21”
顧誠這輩子,玩過古箏,也玩過鋼琴,但他並不像那些古箏達人一樣,追求用古箏演奏鋼琴曲。他一輩子只用古箏表現過傳統“中國風”的韻律。
《菊花臺》也好,胡偉立版的《笑傲江湖》也好,亦或是黃霑的《滄海一聲笑》也好。
正統的“中國風”曲子,有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隻有“宮商角徵羽”五個音,對應西洋音樂的“123-56”。也就是說,古曲是沒有“4”和“7”這兩個音的。
周潔倫譜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