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部分(第4/4 頁)
找古靈,古靈卻不懂番語,比手劃腳纏了許久,半句話也沒聽懂,只好找他來做通澤。
他和番人用番語交談,原來是番目要派人到色納楚河口的畢拉寺獻牲,問古靈七位漢客願否同行。預定明早動身,如果同行,必須及早準備。
獻牲,也就是將肉用牲口供給喇嘛食用。本地區的番人,迷信之深,委實出人意表,家中窮得有一頓缺一餐,但千方萬計也要弄些金銀、牲口,甚至女人,無條件地供給喇嘛享受。他們怕神鬼怕得要死,寧可餓肚皮,也要將辛苦得來的金銀供給喇嘛享受,只求喇嘛替他們消災。喇嘛的權力,比宗主或頭人的權力要大得多,番人有時敢反抗宗主或頭人,卻絕不敢反抗喇嘛。這地區分為兩種人,一是最富的人,另一是最窮的人。富的是喇嘛,最窮的是番人。番目與頭人雖也富有,但比起喇嘛來,仍然相差懸殊。
番人逐水草而居,遊牧各地,雖也有些建寨定居,但只限於極少數的部落。因此,統治中心以寺院為主,專院所在地,也就是番人的交易中心。
自從蒙人人主中國後,深知宗教的力量,所以善加利用,在中原放任與扶植佛道兩教,在番藏則培植喇嘛,便於統治。
大明將蒙人逐走,在番藏地區的政策,仍然沿襲蒙人,在西寧設立僧綱司,於西寧、碾伯、南川等地建喇嘛寺,由皇帝親賜匾額,大封喇嘛、禪師、灌頂國師、大國師、西天佛子……這都是統治的手段,確也收到談所的效果,卻使這些蒙番民族,永遠滯留在愚昧時代中,積弱不振,種族凋零。
畢拉寺,建於色納楚河河口,地當往來要衝。東沿瑪楚河下行,從古爾板昆多侖河人四川。西可至烏斯藏,北可到西寧,南至通天河,抵烏斯藏的巴塘。
這兒是本地區番人的貿易中心,也是禮佛的聖地。除了畢拉寺的雄偉佛殿外,也有幾個定居的番寨。
每當六月六日曬佛節到臨,這一帶附近數百里的番人,全都盛裝誠心前來予會,盛況空前,可望聚集萬人以上。但平時,尤其是隆冬季節,除了喇嘛外,便只有附近幾座番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