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第1/4 頁)
大了能比自己如今過得輕鬆;而如果家長生活比較安逸,壓力相對不大,期望值也比較低,她會選擇讓孩子自由成長,不會對孩子的學前教育傾注非常多的心思。當然這不是絕對的,還同家長的經歷和教育背景等有很大的關係。
我們成為父母后怎樣對待自己的孩子,很多時候是我們的父母曾經怎樣對待我們的經歷的照搬。我們父母對待我們的態度,是根植在我們的潛意識裡的。當我們的孩子出生後,我們童年的心理會浮現出來,直接影響到我們對待孩子的態度。如果父母有個不愉快、不被尊重的童年,以後在面對自己的孩子時就會暴躁。孩童時期的經歷將影響幾代人。孩子對不同的行為方式會回報不同的態度。
還有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現象,樂樂的爸爸非常愛樂樂。他脾氣也很好,總是和聲細雨的,雖然樂樂犯錯誤他會嚴厲懲罰,但是隻要有時間,他都願意陪著樂樂。樂樂非常不願意在爸爸面前暴露自己的缺點。爸爸對他說話,稍有一點點批評的意思,他都會哭。樂樂對爸爸說話,也很少頂嘴、發脾氣。
樂樂同爸爸的相處關係反映了,孩子也有自己的自尊。樂樂的爸爸平時就給了樂樂足夠的尊重,樂樂願意在尊重自己的人面前維護一個好的形象。 。。
媽媽的魔棒很神奇(4)
尊重和平等是任何一個孩子都渴望得到和珍視的。教育孩子的前提首先是要尊重孩子。任何孩子,不管他是多麼的幼小,他都是有尊嚴的,家長越尊重孩子,孩子越努力約束自己,使自己符合家長心中的形象。為此,孩子願意付出很多的努力。
樂樂爸爸和媽媽的教育在他身上拉鋸,對待不同的人,樂樂也回報不同的態度。由於媽媽在孩子的生活中佔有主導地位,漸漸地,媽媽的性格和教育方式對樂樂發揮了更大的作用。樂樂在更大程度上遺傳了媽媽的脾氣和秉性。
一旦樂樂媽媽認識到自己的問題,剩下的事情就好辦多了。雖然世上沒有能改變一切的靈丹妙藥,但是一個媽媽為了自己的孩子可以做一切。現在樂樂媽媽在努力改變自己,她會在接樂樂時蹲下身子,給樂樂一個親熱的擁抱;在樂樂發脾氣時,她會勸慰樂樂,等著他自己平復;在樂樂要求她陪同做什麼時,她也不會像以前一樣一走了之了。她比以前好像多了很多耐心,她在儘量控制自己。樂樂的改變要比媽媽的改變慢一點,但是隻要媽媽在變,樂樂一定也會改變。樂樂不經常發脾氣了,他對媽媽說:媽媽,我喜歡你經常抱著我。他開始跟媽媽撒嬌了……對樂樂來說,媽媽是一個可愛的媽媽,而他自己也努力可愛起來。
父母該怎樣正確影響孩子
好媽媽要牢記:父母任何時候都不要忘了自己在言傳身教。父母的性格、處事方式都會透過行動有所表現,而小孩子會認真觀察你的一舉一動,會向你學習,從而把你的行動、你的性格、你的處事方式演變成自己的性格、自己的處事方式、自己的行為。
陳鶴琴先生認為,幼兒的教育目標應該從身體、智力、情感三個方面展開。而教育首先要解決怎樣做人的問題,培養孩子具有協作精神、同情心和服務他人的精神。家庭教育是完成兒童教育的重要場所,父母要儘可能給孩子正確的影響。
首先,父母任何時候都不要忘了自己在言傳身教。父母的性格、處事方式都會透過行動有所表現,而小孩子會認真觀察你的一舉一動,會向你學習,從而把你的行動、你的性格、你的處事方式演變成自己的性格、自己的處事方式、自己的行為。
陳鶴琴先生說:“做父母的教養子女的第一條原則,就是要遵從以身作則這條原則。”孩子小的時候,父母是孩子心目中的理想人物,他們的一舉一動都直接或間接影響孩子;隨著孩子社交圈子的增大,老師也在小孩子那裡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地位,但由於孩子與父母相處時間長,父母對孩子的影響仍然十分大。因此,做父母的必須處處以身作則。
許露是五歲女孩,她是幼兒園裡非常讓老師頭痛的孩子:攻擊性強,欺負別的孩子,上課不遵守紀律,自控力很差。老師幾乎天天跟家長告狀。家長對老師的數落既無奈又尷尬。於是經常看到暴怒的家長當著老師的面教訓孩子。
有一次,老師又跟許露的爸爸告狀。許露的爸爸不顧周圍有眾多家長和小朋友,大聲地怒斥孩子:以後別讓我知道你再這樣,不然我打你會比你媽還狠,你聽到了嗎?許露根本就不在乎,笑眯眯地點頭說,聽到了。
許露的媽媽家教很嚴格,經常因為女兒淘氣調皮打她。有一次,因為許露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