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歷史軍事 > 竊隋好駙馬 > 第十六章 決戰之年

第十六章 決戰之年(第2/3 頁)

目錄
最新歷史軍事小說: 王者峽谷之兔身逆襲大明:我每天一個未來快遞,老朱心態崩了!魂穿古代造就一世人皇舉世震驚,反叛者八號出現!小馬寶莉:她在秩序彼岸十三皇子醒來成了桓侯張翼德穿越三國做將軍從落魄書生到一品富商小馬:編寫之眷大周九皇子龍珠之賽亞人貝吉塔人在奧特,開局獲得地球意志饋贈大明:老朱假死後,我登基鬨堂大孝李世民假死,那天下不就是小爺的了?斬神:諸神代理人,開局定海神針被海盜打劫了,最後成了皇帝弒兄殺父,我登上大位修真者穿越藍星之後無敵了關於南朝貴公子是我冒充的這回事

人,一個人最多一次也就背十天的口糧而已<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reads();</script>。所以千日防賊的物資成本,足足是千日做賊者的數十倍,甚至百倍。

當年姜維要守住陰平道,就需要一年三百六十天天天給駐軍供應糧食,而鄧艾只要保證五天十天的軍糧,就能透過這個絕地。當年姜維和鍾會在劍閣關一對峙就是以年為單位計時的,鄧艾之所以敢走陰平道,就是在和姜維賭命——我賭你沒那個耐性和成本,數年如一日每天都嚴防死守,不計代價。你只要被我逮到一個疏忽,你就亡國了。

可是今日劉弘基的失敗,那是讓李唐正式看到了梁朝轉入戰略防禦階段後、坐山觀虎鬥的決心了。當年蜀漢也好,東吳也好,害怕長期對峙消耗,是建立在一個前提下的,那就是三國時候南方經濟還不發達,常年維持一支大軍卻不打仗,國家經濟受不起。

諸葛孔明在出師表裡面反反覆覆強調:蜀漢如今的軍力,是昭烈皇帝流竄大半個華夏,半輩子積累下來的,不是靠蜀地一隅本身供給的,所以咱要在這些精兵強將老死之前北伐成功。蔣校長逃到海峽對面去之後。也天天在想:咱的京滬杭警備司令部下面的兵,也就是湯恩伯那些嫡系部隊,可不是區區一個海島上的“本省人”能夠徵出來的。那都是檔國數十年統治中原留下的精華,要想反攻。就要在這些人衰老之前完成,這一代人老了,就絕對沒希望了。

李唐和王鄭政權,此前都沒有充分想到梁朝如今的經濟體量規模,以及由此帶來的持續對峙戰潛力。直到這一刻,大梁持續地一絲不苟的消耗戰姿態,才打了李唐的臉,所以說。陰平道駐軍行為,意義實則非常重大,因為這宣揚了一個經濟體量碾壓敵人的大國的心態、氣場。

李淵終於乖乖地開始集中兵力,準備走當初北周和隋朝的老路——南朝鐵板一塊,並非進取良機,還是應該先學習當年周武帝,先把北齊故地的地盤收服了,一統北朝,然後再南征。

武德元年/鳴鳳元年十月,薛仁果正式戰敗。涇陽城被攻破,薛仁果本人戰死,被梟首送到長安。昭告天下以安民心。另一邊,這一年年底的時候,因為關外又突降大雪,出現了劇烈的寒冬,僻處關外又沒能提前從關內轉移過冬物資的劉武周也頂不住了,宋金剛首先在雁門群山之間被逼得走投無路,被李建成的部隊擊敗,宋金剛本人被俘,隨後斬首示眾。

開春二月。草原上大雪剛剛化開,唐軍集中兵力對經過一個冬天凍餓之後虛弱已極的劉武周發動了最後總攻。僅僅一個多月,雁門郡城落。劉武周在雁門行宮內舉火*,沒有做唐軍的俘虜。

洛陽的王世充,這段時間顯然沒有什麼開疆拓土的好方向,整個“開明元年”冬季,無非都是在消化李密留下的那部分已經被鄭軍佔領的土地,由於李密佔領期間的肆虐,這些地盤都沒什麼積蓄產出,甚至還要繼續靠洛口倉留下的存糧反哺接濟,徒然讓王世充背上了一個大包袱,甩都甩不掉。

眼看著局面越來越危險,王世充只能放棄了擴張的腳步,轉而走上外交縱橫的路子,從洛口倉拿出一小撮糧食,過河結好河北的竇建德,希望和竇建德構築起攻守同盟,同時在兩淮方向上,也開始反覆對梁朝示好,試圖提醒蕭銑當初他和蕭銑在江都時的愉快合作經歷。只可惜南梁朝廷富庶,王世充實在拿不出什麼可以讓蕭銑眼熱的條件來交換。最後弄了半天,也只是換來南梁朝廷誰都不幫的姿態。

……

武德二年四月,結束了北周故地全部戰事後、還休整了兩個月的唐軍,終於集結全部主力,踏上了出潼關東征的道路——當然了,出征的路線並不僅限於潼關陸路,因為唐朝掌握的河東地區,還可以直接在三門峽以東的地區,從河東渡過黃河威脅洛陽北面的孟津渡。

李淵依然採用了他起兵以來的一貫配置方略,把唐軍分成兩股力量:由次子李世民為右軍主帥帶領七萬關中精兵,走陸路出潼關、直撲函崤道,麾下統領劉弘基、段志玄、張公瑾、徐世績等將領<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reads();</script>。

以太子李建成為左軍主帥,帶領八萬河東精兵,走水路南渡黃河在孟津渡登陸,包抄鄭國國都洛陽以東的區域,切斷洛陽與虎牢關、洛口倉之間的聯絡。麾下將領則包括了齊王李元吉、駙馬柴紹,以及李建成一貫以來的幾名得力臂助殷開山、去年才兵敗後投降唐朝的隋朝降將屈突通。唐軍左右兩軍總計出兵十五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

目錄
陛下,饒了貂蟬吧,你陽氣太重了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