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決戰之年(第3/3 頁)
萬人,規模遠在王世充軍之上。
王世充軍第一反應便是選擇了謹守各處要隘,但是很快發現這些舉措都是徒勞無功的,反而被唐軍抓住機會分割包圍了王世充軍相當一部分兵力——因為李建成部從河東直接渡河南下,而王世充軍對水師幾乎沒有建設和重視,所以李建成的部隊完全可以出現在西面崤函道或者東面虎牢關的背後,把王世充派往洛陽周邊八險之地的駐軍反而與洛陽分割開來。
唐、鄭兩軍相持了兩個月,終於,王世充那些外圍險隘當中的守軍絕望地發現了自己主公固守堅城、堅壁清野,沒法派出援軍來野戰擊退圍困部隊,所以出現了動搖和投降。李世民趁機突破了崤函道中大部分隘口,突進兩百里,成功與大哥李建成會師。
崤函道陷落前,王世充心中還有最後一個幻想,那就是指望著南面的梁朝皇帝蕭銑能夠出武關道,截唐軍後路,把潼關與新豐渡之間的道路掐斷,直達黃河岸邊。王世充之所以如此奢望,無非還是覺得自己要是真的倒下了,對於蕭銑來說肯定不是好事——只要蕭銑還希望坐山觀虎鬥,那麼就會希望王世充和李淵多撕逼撕兩年,讓他王世充幫忙多放李淵一點血。
可惜,王世充的這種判斷沒有成為現實,梁軍一點都沒有出武關道的意思。絕望中的王世充只好一邊繼續堅守洛陽,放任唐軍圍城而不戰,一邊在洛陽被圍之前派出信使招撫如今還在鄭國控制之下的東方諸郡,讓他們各自守備地方,同時把住虎牢關,不放唐軍繼續往東蔓延擴散。
自從李密被王世充消滅之後,王世充還是頗從洛口倉往洛陽城內運輸了不少糧食的,滿打滿算也搶出來一兩百萬石存糧,所以如今的洛陽城若是被圍困,要想餓死城裡人的話還是頗為不易的,光靠存糧也能勉強撐個一年多。
然而,光能夠堅守得久並沒有什麼卵用,戰爭從來不會靠死守取勝。發現指望蕭銑無望之後,王世充在被圍之前的最後一刻,派出使者殺雞抹脖子地許諾好處,還把洛陽城內當初隋朝就留下來的宮廷財寶搜刮了一大波,由使者押運著送去河北給竇建德,讓竇建德儘快出兵救援,還許諾了種種事後的重謝。
也活該竇建德此時志滿意得,畢竟前一年他才剛剛乾死了多年宿敵薛世雄,以至於竇建德這兩年在河北發展得順風順水,幾乎沒有遇到敵手和挫折,唯一還能和他撕逼的、名義上依然打著大隋旗號的盧龍留守羅藝,也已經退出了半個幽州,沒法和他抗衡。心越來越大的竇建德也看到了李淵吞併王世充之後對他的威脅,所以很乾脆地出兵了。
當然,竇建德心裡是不是真想救王世充,世人還說不清,誰知道他會不會就近觀望,等王世充和李淵都精疲力竭了再就近撿漏也未可知——只要李淵始終以先和王世充決戰作為首要目標,竇建德的援軍就是毫無危險的。
然而,世上只有一個局外人知道,李唐大軍在這個當口會選擇圍城打援,也就是不以殲滅王世充為首要目標,而是選擇先和來增援王世充的部隊野戰破敵。
很顯然,知道這一點的那個外人,就是大梁皇帝蕭銑了,所以,他需要憋住氣,比竇建德更晚出手。(未完待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