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部分(第3/4 頁)
麼想的。
倒是累得傅家表妹每天都操心不已,很是讓陳郄看不順眼,想著要把人趕緊送回去。
然而時運不好,好幾日過去了,被拐賣的孩子除了那小子全都被找了回去,而更多想來找自家曾經丟過孩子的在時間年齡長相上又難以對得上。
這孩子,就好像憑空出來的一般,都懷疑不是蓬萊縣裡的。
也有另外一種可能,就是家裡人不要的。
陳郄跟劉喜玉嘮叨,“要說是家裡人不要,何必養得這麼白白胖胖的?”
“許是家中突逢意外?”劉喜玉也猜了猜。
這種可能也不是沒有,陳郄就道:“乾脆讓人畫了畫像貼在街上,看有沒有相識的。那麼大一孩子,總不能憑空冒出來的吧?要不是這城裡的,也得是周圍鄉紳人家孩子。”
蓬萊縣城外還有不少鎮子與村落,有賣糧食的,也有賣棉花、布匹的,江南位置好,買賣好做,都賣得起價錢來,所以日子過得也十分不錯,那孩子也不是不可能是外面鎮子或者村落之人。
小啞巴不說話,陳郄也不可能真把人留下帶著走,就只有這麼一個法子。
所以等把畫像放出去之後,陳郄也沒時間關係一個小孩子了,因他們運氣好,遇到了個位置不錯,也相對安靜的鋪面要轉手。
鋪子是劉管事打聽到的,他在江南經營了許多年,蓬萊縣裡的訊息總有最快知道的渠道。
就比如這回這個鋪子,劉管事先是叫自己大兒子去談去了,回頭就立馬趕過來跟劉喜玉報告,“本是司家的鋪子,司家掌事的還屍骨未寒,這鋪子就要轉手了,也是萬萬沒想到。”
沒想到歸沒想到,有便宜還是要佔的。
劉喜玉想了想,道:“給宮中貢茶的司家?”
劉管事應聲,“對。他家管宮中貢茶事的這一代是上一代的獨女,說起來到今年也才三十左右,這半年一直在延請名醫,沒想到竟是就此病沒了。”
司家也算家大業大,拿到宮中貢茶已經兩代,沒想到也會有斷之時。
劉喜玉想了想,“我記得她當初嫁了個讀書人?”
“是。還生了個兒子,可惜年歲太小,只怕這生意要落到司家別支裡去了。”劉管事道。
劉喜玉不這麼認為,“司家的貢茶有秘方在手,旁支要能取代當初也不會眼睜睜讓一個孤女出來掌事。孩子再小,有秘方在,日後也未必沒有出頭之日。”
話是這麼說,但跟他們也沒多大關係,劉管事可沒想摻雜進人家家族內部事務裡面去,他在江南維持這邊的生意已經足夠不容易了,並不想得罪任何人。
司家的事情,多少也有些令人惋惜,“要司家那上門女婿扶得起倒也還好,只可惜只是個讀書人,不通庶務,就算留下有什麼秘方,也怕保不住。”
但凡要有本事一點,也不至於在自己夫人還沒下葬,就在開始變賣產業了。
就陳郄得到這訊息,沒想到這麼快就找到了合適得鋪子,自然就要跟著劉喜玉去看。
傅家表妹也要跟隨一道,陳郄帶著人出來就是讓人來長見識的,沒道理不跟掛褲腰帶一樣把人帶著。
最後只有那啞巴的安置,傅家表妹是想帶著人一道的,怕那小子呆在如意樓裡沒個認識的人會害怕。
陳郄倒不在意這個,見著那小子願意跟著,也就跟著了。
劉管事帶著他們一行去的不是自己大兒子跟人談事的地方,而是要出售的鋪子所在。
從蓬萊縣出城,朝著江南書院的方向去,其中還有幾家書院,只是不如江南書院盛名,且在不同方向的山腰。
而在幾個書院之間,各條路到蓬萊縣城有一交匯處,因茶葉為讀書人與士人所推崇,又離著山泉近,司家在這個交匯點上開有茶樓。
此茶樓除了賣茶之外,順帶還可品茶,頗受周圍讀書人喜愛。
這一說,陳郄就有了點印象,畢竟從那條道路過還沒幾日,那茶樓還隱隱有些印象,“我之前看人來人往還挺熱鬧的,不像是老闆出事的樣子。”
劉管事解釋道:“商戶人家,沒那麼多規矩,除了喜事會派紅利之外,白事一般都不影響生意。特別司家是位女掌事,本身家族都不太和睦,族裡更不願意因此耽擱了。”
司家那位女掌事也算本事一流,不然當初也不會力壓其他族人坐穩當家的位置,只是族人里人心不齊,看不起她是個女子,也是被形勢所迫,並不心甘情願。
好不容易讓自己看不上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