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部分(第2/4 頁)
子你一手好廚藝,徐媽媽特來見識見識。”
姜辛謙遜的道:“這位姐姐太客氣了,不過是些勉強營生的手段,哪裡就值得一個好字?徐媽媽請坐,您想吃點兒什麼?”
徐媽媽神色溫和,雖然帶著挑剔,卻並不顯得多刻薄,打量了姜辛一回,又把視線落到一旁搖籃裡睡得正香的熙哥兒身上。
姜辛打扮樸素,但不失年輕少婦的溫潤光澤,她就那樣文靜而沉默的站在那,不需要更多語言,足以讓人看她的性情看了個透。她是看上去可憐,卻又能讓人生出佩服之心的女子。
姜辛的首飾極為簡單,衣裳整潔,小吃攤上也都整理得光可鑑人,她手指修長,指甲剪得平整,即使做了這麼久的粗活,可仍然保養得很好。
面板上擺放著捏好的小餛飩和小籠包,整整齊齊,模樣可愛,餡料也很實惠,一眼即可知道她是那種真正實心做生意的人,童叟無欺。
徐媽媽微微點頭,點了兩樣,便坐了下來。
有她在,那丫鬟便也不敢多嘴多舌,都是徐媽媽問了她才答兩句。姜辛端了兩碗餛飩上來,還配了兩碟小菜,道:“這位姐姐是常客,徐媽媽又頭一次來,這兩碟小菜算是我送的,嚐嚐鮮吧,看看可還合胃口?”
徐媽媽點頭致謝。
姜辛轉身自忙,即使看穿了她的身份,大概猜透了她的來意,卻並沒有太多狂喜,也沒那麼處心積慮的非要貼在跟前表現自己,好從徐媽媽這得到認可和首肯,從而獲得她的青睞。
倒頗有點榮辱不驚的模樣。
徐媽媽對姜辛又滿意了幾分。
等到吃罷早飯,連她都不禁點頭:“果然是現出鍋現吃味道更好。”
身旁的丫鬟一副十分認同的模樣,道:“看,不是我誇大其辭吧?我就說味道特別好,是難得一見的美味。”
徐媽媽笑道:“也只是不錯而已,還不到難得一見的地步。”
但這已經足夠了。
徐媽媽並沒急著走,她冷眼旁觀姜辛如何一心兩用。她做生意時是一副熱心的面孔,包餛飩時又是一副專心致志的模樣,哄熙哥兒時又是一副溫柔、慈愛的模樣。
偶有不正經的食客過分的打量她,她既不畏懼,也不迎合,甚至臉上的笑都不曾有所變化,只那雙清冷黝黑的眸子會涼上幾分。
好在來的都是常客,這世上固然壞人多,好人卻也不少,並沒人敢公然動粗。大部分人對姜辛是既好奇又敬佩,無論什麼時候,一個肯負苦,能夠用自己雙手養活自己的人總能獲得世人最大的敬意。
姜辛也不例外,許多人都自覺不自覺的把她當成了理當庇護的範圍。
徐媽媽乘姜辛不太忙的時候道:“我家夫人聽說姜嫂子手藝不錯,想請姜嫂子過去討教一二。”
聽說?聽誰說?是這每天都來買早飯的丫鬟?那她又聽誰說呢?姜辛不敢自詡手藝有多高超,不過是把燕城的特色引過來,再加以揉和罷了。北鹹南甜,口味不同,她做的吃食其實未必有多招人喜歡,不過是個新鮮罷了。
再說,姑蘇城自古有人間天堂之稱,吃食更是一絕,有傳家手藝、有先天稟賦的人不知凡幾,她何德何能,可以才開起小吃攤就能博得這位“夫人”的青眼?
既主動找上,門,可見早有準備,也定有所圖,她雖然一聽“我家夫人”四個字,太陽穴就和針扎似的疼,可她也知道,此夫人非彼夫人,沒她退縮的餘當,當下便輕笑道:“討教不敢,但憑夫人吩咐。”
見姜辛識情識趣,徐媽媽的滿意又多了幾分。
據徐媽媽介紹,她家主人姓徐,是姑蘇城中有名的鄉紳,是數得著的寬厚人家,鋪橋修路、施粥舍衣,長年善事不斷。要見姜辛的,就是這位徐太太。
徐太太四十歲左右,保養得雖好,卻已見老態,圓潤的一張臉,微豐的身材,一笑就彎了雙眼,十分和氣的模樣。
她對姜辛並不擺架子,溫和的道:“聽徐媽媽說,你做飯的手藝不錯,請你來多有冒昧,還請勿怪。我家老爺胃口不好,長年因此困擾,吃什麼都吃不多,卻又特別愛餓,倒是對你做的小吃很是中意,所以請你來,想請你傳授些經驗……當然,不能白白讓你辛苦,我聽說你如今只在街頭擺攤,還帶著個不足週歲的孩子,想來其中艱難,一言難述,所以,我想出錢替你賃幾間屋子以作回報……”
這對姜辛來說是天上掉餡餅的好事,也算是合理酬勞,因此她沒什麼猶豫就答應了。當然,她並不肯白佔便宜,對徐太太道:“夫人好意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