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部分(第3/4 頁)
薄膜都沒有。雜交育種,看來大多數時候,都得根據外界的時令,選擇合適的莊稼種子來培育。
關於實驗室兼育種房的設計,李小嬋想了很久,第一個想起的是前世的地窖——在地下挖一個大坑,只留一個可以供一人進出的小口,可以在冬夏進行溫度和含氧量的調節,以便在裡面貯存蘿蔔、白菜、紅薯等糧食蔬菜,甚至還可以藉由地窖避免光照,生出口味獨特的蒜黃。
但是,沒有光照,糧食怎麼生長?
李小嬋又發了愁,只得繼續想辦法,既要有光照,又要通風,又可以調節溫度的,什麼最合適?
蔭房!
李小嬋猛地想起,前世曾去新疆地區考察,住到維吾爾族老鄉的家裡,見到的晾曬葡萄乾的蔭房——將房子建在向陽的山坡上,不加屋頂,能夠更好地吸收陽光和熱量;在房子四周開很多的小孔,更好地通風,加快空氣流動。
對!沒有塑膠或是玻璃來建造調溫控光的育種房,她可以建造一個改良版的蔭房嘛!
說幹就幹!
李小嬋找來圖紙,拿了塊木炭包起來,先畫了一張草圖——用幾根堅實的大柱子撐起屋子的框架,又將蔭房開有小孔的牆壁也換成框架搭成的架子牆,擴大了通風的孔隙,然後再找來透光性好、質地密的布料,做成大大的捲簾,從屋頂直垂到地上,可以根據具體需求,升起或是落下,來達到通風或是保溫的目的。
李小嬋將蔭房改動最大的地方,就是屋頂——比起蔭房的完全放棄屋頂,李小嬋將育種房的屋頂從整個房屋中單獨劃出來做,然後再根據需要,安裝或是解除安裝。
至於屋頂的材質,李小嬋也打算做兩種,一種是用和牆壁捲簾一樣的布料做成的,方便透光;一個是用厚厚的毛氈做成的,便於保暖。這樣的選擇性,使得育種房可以根據天氣的變化和培育不同莊稼種子的不同需求,靈活調節變化,以期達到最佳效果。
考慮到屋頂和牆壁的承重,李小嬋設計房頂時,選擇用重量輕而質地密實堅固的木材做房梁,同時也沒敢將育種房設計得太大,避免牆壁承受不住而傾頹,或是屋頂太重而自己墜下。
好在也僅僅是育種房,真正要確定種子的優劣,還是要放到試驗田裡面去實地種植,房間並不需要設計太大。
而為了育種房兼實驗室能夠更好地接觸陽光、雨露和風,自然是不能像原先打算的那樣設在瞻遠院裡,而需要在試驗田上出新建造。
設計好圖紙,李小嬋就琢磨著,什麼時候去衙門,讓姚士卿找優秀的工匠來參詳一下,最後確定育種房的式樣。畢竟,她只是憑藉前世模糊的記憶,將蔭房進行改良,前世的她並未負責育種事宜,今生的她也沒有建房的經驗,一切都是摸著石頭過河,李小嬋亟需專業人員從旁協助。
李小嬋忙得絞盡腦汁的時候,監管完麥收麥後種的李名遠卻閒得發慌,每天在家裡坐臥不寧的,脾氣也漸漸地壞了起來。
李小嬋看著李名遠越來越暴躁,終於理解為什麼很多官員退休後,日子清閒安逸,不需要事事操心了,反而容易得抑鬱症,那種找不到自我存在感、責任感和價值感的日子,對於他們那種曾經極度覺得自我被需要的人來說,真是閒極無聊,悶氣、焦躁自生。
“爹,您要是沒事,就去城裡轉轉唄!”李小嬋眨著亮晶晶的眸子,對正在院子裡焦躁地來回踱步的李名遠說。
姚士卿當初告誡在場的各位說,李小嬋負責雜交育種一事,在成功之前,必須得嚴守秘密;而村子裡又不知道是誰傳出來的,隱隱有了李小嬋妄圖嫁入知府大人家的謠言。在這種情況下,李小嬋自然是不方便經常出入衙門,免得惹人非議。
第六十章 西川第一村
更新時間2014…6…28 20:06:33 字數:2039
不過,相對李小嬋的尷尬身份來說,李名遠既然頂著代理農監的名號,那他出入衙門,自然不會有人多說什麼。李小嬋想的,就是自己修書一封簡要介紹育種房兼實驗室的種種,再附上育種房的草圖,讓李名遠捎給姚士卿,請姚士卿找專業人士來做修改和指正。
李名遠聽李小嬋這麼說,原本想要教訓她,大人的事兒小孩子別亂攙和的,畢竟,他因為個人價值感失落而產生的煩悶,不是像以前一樣隨便出去逛一圈玩玩,就能打發得了的。
但是,李名遠轉念一想,李家村今年搶收搶種十分成功,然而姚士卿除了視察的當天,給自己賞發了其他搶收隊隊員一樣的賞銀,又額外誇讚幾句之外,便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