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部分(第2/4 頁)
家一模一樣的玉米種子,因為這些年來,每次有了好的種子和種田的方法,李小嬋都會第一個跟自家分享。要說自己對李小嬋的照顧和恩情,其實也未必抵得過李小嬋在種田提產一事上,對自家的幫助。
想著往昔的種種,李大娘只覺得心裡是五味雜陳,一時理不出個頭緒來,只是同一個勁兒地嘆息,若是李小嬋能夠嫁給李小龍,兩家親上加親,那該多好啊……
有了統一的部署和指揮,不過十日,整個李家村的麥茬莊稼便都種好了。一眼望去,田地平整,水渠環繞,就是豐收之兆。
姚士卿抽空前來視察之後,心情大好,當即對身邊的村民說,此次能在暴風雨中搶收麥子大獲成功,並且能夠在如此短暫的時間裡將麥茬莊稼都種入地裡,是大家團結一致、共同努力的結果。為此,他要大力嘉賞搶收隊的隊員們,將大戶王有財提供的錢銀財物,全部都平均發給大家。
百姓頓時歡呼一片,紛紛讚揚姚士卿治理有方、愛民如子。
那些因為貧窮,人多地少,不得已一家出了多個勞力加入搶收隊的人家,更是開心得不得了,對姚士卿幾乎是感恩戴德了。
李小嬋聽到這個訊息時,也很是詫異。
畢竟,剛一開始,姚士卿只是半強制半自願地,要求一家至少出一個勞力加入搶收隊,並未許諾加入搶收隊會有獎賞一事,沒想到事情了結之後,獎賞竟然如此豐厚。這意外的獎賞,讓李家村的百姓對姚士卿更是崇敬愛戴,連帶著連提供銀錢財物的王有財,也看著順眼了幾分。
要論仁心權謀,姚士卿要是自稱第二,只怕整個西川府就沒有人敢自稱第一了。李小嬋心底暗自想到,幸而姚士卿是個好官,不然的話,只怕整個西川府的百姓,就有得苦頭吃了。
麥收麥後種一事結束之後,也就意味著姚懷禮要離開李家村了,對此,李名遠和文嫻深表憂傷。
雖然在這短暫的日子裡,他們一家收穫良多,李名遠獲得了姚士卿的當眾讚許和銀子嘉獎,李小嬋又得到了姚士卿對雜家育種的支援,但是,李名遠和文嫻最關心的,李小嬋和姚懷禮的“好事”,卻絲毫沒有任何進展。
這讓李名遠和文嫻急破了腦袋,卻也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姚懷禮一去不復返,做不出任何補救。
第五十九章 育種房
更新時間2014…6…28 10:06:20 字數:2066
埋在土壤裡的玉米種子,得到了大地的滋養,開始甦醒,煥發生機,努力地掙脫黑暗的土地的束縛,張開雙臂,擁抱大地上廣闊的世界。
一場大雨,如約而至,澆灌著因為麥收時的乾旱而焦渴的土地,洗刷著剛冒出土地的玉米葉子上的灰塵,將它滋潤得更加挺拔,迅速抽出新葉,變成新的模樣。
玉米,一天比一天更加挺拔起來。
因為風調雨順,又有早就修築的水渠蓄水池專管幹旱洪澇,李家村的百姓都省了不少的心。閒暇之餘,便也都念起姚士卿的好來,紛紛說姚士卿免費從府庫中派送上好的玉米種子,是今年豐收的關鍵。
而李小嬋,也在大家熱切討論玉米種子優劣的時候,悄悄地開始了自己雜交育種的實驗。
為了方便姚士卿隨時檢視進度,也為了方便李小嬋查閱典籍資料,更為了保密,實驗室打算就設在衙門的後院,緊挨著姚士卿書房的一所僅有三間正房的小院子裡。姚士卿已經為院子起好了名,叫瞻遠——高瞻遠矚,放眼未來。
而試驗田,就在院子後,是一大塊約莫四五畝的良田。原先是前任知府的後花園,後來姚士卿接任,一直忙於政務,懶得侍弄花草,便任由它荒廢了。現在那些花木,倒正好就地推到腐爛,成了上好的肥料。
說到雜交育種,李小嬋心裡其實也沒底兒,畢竟,前世她雖然是個農科博士,但是一直都專研綠色農業,對雜交育種一事,雖有涉獵,但並未深究。更何況,這裡的實驗條件和裝置,跟前世的實驗室也不能比,光亮、溫度、溼度等,全都得自己想法子調節,沒有儀器幫助。
李小嬋所能仰仗的,也僅僅是自己前世儲備的相關知識,和近幾年真實種地的經驗,而後者,在如今簡陋的實驗條件下,顯得更為重要。
不過,李小嬋並不灰心,畢竟,再差,也不可能比她家現在莊稼種子更差了,要知道,那些種子,在整個西川府都是排得上名號的。
想要在任何時間都能培育種子,首先得需要合適的溫度,光度等,大夏朝可沒有儀器可以調節這些,就連最簡單的塑膠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