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部分(第1/4 頁)
一種方式。
於是,寧紹棠便開講了。
曾子,即曾參,乃是孔子的徒弟,事親至孝。
有一日在田裡幹活時,不小心傷了瓜的根苗,父親便生氣的拿杖打他。他心中羞愧,也不避讓,直到被父親打暈。
等到甦醒,他為了讓父親安心,還故作歡喜地爬了起來,問候父親有什麼不舒服的地方。等退回房間,還拿出琴來高聲彈唱,讓父親安心。
孔子聽說此事,非常生氣。
舜在侍奉父親的時候也非常盡心,但每當父親要殺他的時候,卻沒有一次能找到他。
孔子便說,“小棰則待過,大杖則逃走。”
當長輩心中有氣時,若只是普通打罵,便等著承受,讓他出完氣就完了;但若是危急性命,則應該避開。若不知愛惜自己的身體,捨棄生命去承受父親的暴怒,那不是孝順,而是“身死而陷父於不義”。
這個曾子受杖的故事很有名,從前寧紹棠讀到,只覺得是書本上的道理,可今日家中發生這樣的事,聯絡起來,才真正領悟到其中的深意。
孝順不僅是順著長輩的心意,有時也要“忤逆”一把,但這其中的方式方法卻要講究。
好比方才這事,直接推辭是肯定不行的,但要象寧芳這樣轉個彎來說話,就更容易被寧四娘接受了。
所以再看笑吟吟的寧芳一眼,寧紹棠頭一次意識到,家中有個機敏乖巧的姐妹是多麼重要。只妹妹再好,也是要嫁人的,將來再遇到這種事,誰來幫忙打圓場呢?
看他盯了自己許久,先是高興,忽又傷感起來,寧芳莫名其妙,“大哥哥這是怎麼了?”
寧紹棠想也不想,脫口便道,“能讓湯家晚點來提親麼?我真捨不得二妹妹。”
話音落,屋裡靜了片刻,忽地一陣爆笑。
連寧四娘都忍俊不禁,“你這孩子,怎麼一下就想到那裡去了?”
寧紹棠回過神來,面紅耳赤,趕緊賠罪,“我,我不是有心的……只是想著今兒兄弟姐妹們歡聚一堂,他日姐妹若是嫁了人,難免傷感……”
寧芳的親事雖未明言,但家中幾個大孩子卻是心知肚明。
只年紀較小的安哥兒和寧萍愣了神,“二姐姐要嫁人了?嫁誰啊?”
“二姐姐你要當新娘子了嗎?”
寧芳也羞紅了臉,“別胡說,八字還沒一撇呢!”
看女兒真著急了,寧懷璧先收了笑,“行了行了,今兒也晚了,都回去歇著吧。安哥兒不許去鬧你姐姐,等事情定了再說。”
他一發話,孩子們都老實了,各自退去。
寧紹棠私下又跑去給寧芳賠禮,他真是一時失神,才脫口而出,寧芳倒也不怪他,卻也沒這麼輕易放過他,到底也“敲詐”了一件小禮物,方才作罷。
這邊孩子們散了,寧懷璧才問,“算算也有些時日了,那湯家怎麼還沒上門提親?”
太湖到金陵,水陌交通便利,不過三五日,怎麼走都到了。上回顧太太帶信過去,湯老爺可是即刻就趕到金陵來的,怎麼放個小定要這麼久?
這事說來寧四娘也覺不解,“許是近日時氣不好,有些微恙?且再等等吧。”
寧懷璧也只得作罷。
而此時太湖湯家,湯老爺正在勸說夫人,答應這門親事。
與身形發福,和氣親切的湯老爺不同,湯夫人是個顴骨突出,骨瘦如柴的婦人,但這也不能怪她。
她與湯老爺夫妻結髮幾十年,夫妻和睦,先後生育過七個子女。但除了湯顥,沒一個養過十歲。
過多的生育與喪子之痛,到底還是損傷到了湯夫人的身子,是以湯老爺平素多半讓著老妻。可關係到兒子的終身大事,他就不能輕易鬆口了。
“我去金陵之前,咱們不是商量好了的嗎?怎麼一回來,你就變卦了?再說我連祖傳的玉環都留下了,此時若再反悔,咱們湯家成什麼了?”
可湯夫人不理,“橫豎又沒有三媒六聘,不過是留了個玉環,老爺打發人再去一趟,悄悄拿回來不就行了?也礙不著那姑娘名聲,寧家若不高興,我情願再送她一份厚禮!”
湯老爺真是鬱悶,那寧家也不窮,誰稀罕你的厚禮?
第251章挑剔
湯夫人執意不肯說明原由,饒是湯老爺再聰明睿智,也猜不出她的真實心意。
忽見出嫁的庶出女兒歸寧,便囑咐她道,“去勸勸你娘。”
這位湯姑奶奶雖不是湯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