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部分(第2/4 頁)
,他瞧著稀罕,非要兄長給我送來。那麼老遠的路,可是費了老鼻子勁了。所以老小老小,多哄著他們些便是了。有老人家在,是福氣呢!”
這話可說到顧太太心裡去了,“我們家也是一樣,就盼著老太太能長命百歲。所以住到這郊區來了,也是圖個清靜,老人家晚上能好睡些。”
然後她倆很愉快的就如何孝順老人,哄著他們少吃甜食,多吃補藥展開了熱烈的討論。而那邊寧芳也跟顧家的小公子顧奎元搭上了話。
“我瞧你們家這園子都有婆子打理,那是分給她們的麼?看她們打理得這樣好,估計自家使用都是夠的吧?”
顧奎元給問得一張圓臉都紅了。
他雖然才九歲,比寧芳還小几歲,卻自認也到了男女七歲不同席的年紀。
但因為如今顧家並沒有適合招待客人的姐妹,所以年紀最小,又曾經見過寧芳姐妹的他,就被公推出來接客了。
顧太太說,通家之好,不必計較太多。可顧奎元卻自認是讀聖賢書長大的,怎能隨意跟女子搭話?可這女子也算客人,問了不答是不是不好?
小夫子顧奎元還在這兒糾結呢,寧紹棠卻開了口,“你是不是不曉得?若不知道倒也沒關係。但我等讀書人,也別弄得一個雞蛋幾文錢都不知道,輕易給人就哄了去。”
他本是好意,想說自己前兩年還因此事,被二妹妹狠狠嘲笑過。
誰知顧奎元倒紅著臉,結結巴巴搭上話了,“倒也不是不知。嗯,祖父曾說,我顧家要走耕讀傳家的路子,讀聖賢書固然要緊,但也不可忘了稼穡的本份。故此跟二姐姐說的一樣,這園子確實是打理了供家裡使用的。象那片竹林,家裡春天吃的竹筍,夏天掛的竹簾都是這裡提供的。那一處花園子,便供著全家每日的鮮花,還有制香囊的乾花。那邊池子裡除了喂錦鯉,也養著青魚,年下醃魚都用得上。然後園子裡還養了些雞鴨,只因味道大,故此只一早一晚放出來走動餵食,這會子早趕回圈裡去了。”
聽著他如數家珍的介紹著園子裡的產出,除了寧芳,幾個兄妹也不斷點頭。
如今他們住在寧府園子裡,夏珍珍也會把能利用的東西都利用起來,雖不指望這些賺錢,卻也是持家勤儉之道。所以寧四娘不僅不責怪這個媳婦眼孔小,反而時常教導兒孫,要多跟她學著些。
須知多少百年世家,都毀在貪逸享樂上。
她寧肯孩子們都學些夏家的“小家子氣”,也不願他們大手大腳,奢侈靡費。
顧奎元原先還怕寧家瞧不起自家這樣“摳門”行徑,可見寧芳兄妹幾個不僅不以為意,還紛紛點頭贊同,於是臉也不紅了,舌頭也不打結了,人也大方起來。
然後,他就聽寧家兄妹也七嘴八舌說起前些天打了桂花還曬乾了做點心啦,寫壞了的紙張還可以裁裁再用啦。就算是寫廢的,還能攢著冬天過年時用來引火烤栗子,比比看誰烤得多,足見那年用的功夫多。
但在此項上,寧芳已經連續幾年稱霸第一了,連功課最多的寧紹棠都比不過她。
看顧奎元瞪大眼,一臉驚詫,寧芳笑道,“也不能這麼比的。皆因我練的都是大字,特別廢紙。再說弟妹們都比我小,功課少是應該的,大哥哥要正經讀書,大姐姐又要做針線,自然沒我練字的時間多。”
原想說,等再過幾年,寧萍漸大,畫得越來越多,只怕這個第一便要讓給小才女了。
誰知寧茵卻不忿道,“你還沒說要幫家裡算賬呢!那些數字最容易錯了,自然你房裡最多!”
寧芳聽得好笑,她這妹妹別的尚可,唯有算學一塌糊塗。完美繼承了夏珍珍的天賦,看到數字就眼暈,所以深恨三不五時就把她抓去算賬當補課的二姐。
聽她這麼一說,顧奎元也紅著小圓臉道,“其實我,我算學也不太好……”
偏他家也是經商出身,這些年雖把生意丟下,卻沒把家傳的心算絕技扔下。幾個兄長閉著眼都能算得遊刃有餘的賬本,偏他只要上了一百就老出錯,時常被兄長們虐得體無完膚。所以在這個問題上,他跟寧茵是相當的能感同身受了。
於是,兩個算學渣倒是惺惺相惜起來,氣氛比之前更加融洽。
正好此時丫鬟拿來長篙,一幫大大小小的孩子們頓時就分作兩拔,開始競賽打棗。
瘋玩了一時,安哥兒不小心絆了一跤,頭在樹上咚地磕出一聲悶響,眼看就蹭起一層油皮,泛起血絲。眼看他含了兩包淚就要哇哇大哭,顧奎元嚇壞了。
人是他帶出來玩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