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部分(第3/4 頁)
寧長公主的眼睛明顯亮了亮,“三公子不覺得小女粗鄙?”
她的容貌繼承了吳太妃的美貌,卻又多了幾分皇家嬌女的貴氣,卻不似宜華公主般霸道,反因良好的家教和坎坷的經歷,添了幾分謙和,只讓人心生敬意。
只此時聽人贊起女兒,那神色中的歡喜,就如世上任何一個尋常母親,更加親近慈和。
程嶽正色道,“公主何出此言?平陽侯府威名赫赫,也有昔年貞義縣主掙來的榮光吧?小姐如此,正是不墮家風,不忘先祖,何來粗鄙之言?”
永寧長公主聽得眼眶微潮,“也就是如三公子這般博學多才的人,方還記得我家姑祖母了。”
貞義縣主,乃是她丈夫的姑祖母。
當年,平陽侯府的男丁們皆去鎮守邊關,家鄉有盜匪作亂,當地官府竟不能敵。
那時,年方十五的貞義縣主挺身而出,帶領家丁和鄉親們組成義軍,救下了官府中人,與盜匪對抗,直至力戰身亡。卻為前來救援的朝廷軍隊爭取了最寶貴的時間,也避免了一場動盪。
事後朝廷追封她為貞義縣主,還為她在老家立了牌坊。只是往事多年,早已隨著平陽侯府的沒落而被人淡忘。
是以程嶽今日提起,才讓永寧長公主心生傷感,也生起一份別樣的希翼。
而此時,只聽他又說,“雖世事蹉跎,但世道人心,青史留名者總會有人記住。一如府上千金,總有人欣賞這份巾幗豪氣。”
永寧長公主眼中極快的閃過一抹失望之色,但也就一瞬,她很快便收起情緒,招呼客人。
寧懷璧這才對吳太妃照應侄女之事正式表示了感謝,又奉上家中準備好的禮物。
東西不多,但俱都很精緻,尤其一套黃楊木嵌寶石的梳篦極得永寧長公主歡心。就算在宮中長大,見慣了好東西,也忍不住稱讚了句。
“也就是你們江南那樣人傑地靈的地方,才做得出這樣好東西。”
說話時,她已打算把這套梳篦留給女兒做嫁妝了。
寧懷璧謙虛道,“小小物件,怎及得宮中太妃娘娘照應之恩?”
永寧長公主道,“這於母妃不過是舉手之勞,真要說謝,更該由我家謝過小寧書女才對。若不是她仗義執言,又怎能為我兒爭一個官職?”
兩人又彼此客氣一番,到底說到正事。
永寧長公主雖素來不愛拋頭露面,卻不是那等羞羞怯怯,一句話要拐十八道彎之人。揮手讓無關緊要的下人退下,她開誠佈公的跟寧懷璧談起一事。
“大人到桃縣的時候雖然不長,但您的一番作為,本宮也略有耳聞,對大人的才智深表敬服。只不知大人知不知道,我家在那裡也有一處果園。”
這個寧懷璧還真做過詳細的調查,聞言點了點頭。
“平陽侯府的果園還是早年間先帝在世時分封的,只當時的老侯爺一直在外征戰,所以那果園一直是皇莊中的人在打理。”
永寧長公主一臉苦笑,“實不相瞞,這果園雖掛著我家的名,卻是半點由不得我家作主!”
寧懷璧默然,這也是桃縣難以治理的惡疾之一。
桃縣,因為從前朝起就盛產果木,又鄰近京城,所以一直由皇家王室佔據。而皇上親王日理萬機的,怎麼可能有空去打理小小果園?於是這些果園一般都是交給皇莊的管事打理。
而能做皇莊管事的都是些什麼人呢?
至少也得是皇上信任的家奴。
所以就算皇上隨後曾把一些果園隨同皇莊管事們,分封給有功之臣,譬如平陽侯府,但因為利益攸關,這些負責皇莊的管事們,基本都不會把果園的實際操縱權交回到主人手上,而是由他們繼續“打理。”
而大臣們也不可能為這點小事就去跟皇上告狀,說你給我的家奴有多難纏。所以這麼打理來打理去的,就打理出各種各樣的問題了。
簡而言之,就是那些皇莊管事們,一個個坐大,然後拿著雞毛當令箭,在本地稱王稱霸。
永寧長公主說得委婉,“本宮倒也不是要指著那幾個果子錢吃飯,只怕有人打著平陽侯府的幌子招搖生事。要說先皇當年安排的管事倒是忠心,只是兒孫繁衍至今,難免良莠不齊。說句實話,自本宮接手這家計以來,真是成日為那邊提著顆心。就怕生出什麼不好的事來,一來惹皇兄煩惱,二來也叨擾百姓。”
您太客氣了。
寧懷璧早知,那些皇莊管事們豈止是叨擾百姓,簡直是盤剝欺壓,無惡不作!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