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部分(第2/4 頁)
丫鬟,及四個使喚婆子,哥兒身邊還要再加四個小廝及四個長隨,可是也不是?”
聽見夏珍珍問起此事,徐媽媽忙道,“正是。舊年太太在家,便是如此。只後來家裡人多繁雜,便漸漸沒用那麼多人了。就是到了梁溪,太太從前在大爺二爺和大姑奶奶身邊,也沒有這樣設定的。小時候的奶孃不算,等大姑奶奶大了,因家裡有太太管事,又房舍窄小,便沒設管事媽媽,大姑奶奶身邊只放了兩個大丫鬟,兩個小丫鬟並兩個婆子屋裡伺候著,其餘粗活另有人照管。大爺二爺身邊便只多加了兩個伺候書房的小廝,並兩個年長的長隨便罷。等到大爺二爺成親,丫鬟們便都放出去了,用的都是少奶奶帶的人手。也有一些嫁了人,再回來做管事媳婦的。”
徐媽媽說得客氣,夏珍珍卻聽得臉上微紅,深為從前的自己羞愧。
寧四娘管教子女很嚴,尤其兩個兒子,是絕對不許有丫鬟爬床的。所以挑給他們的丫鬟都是姿色平平,本分老實之人。媳婦一進門,也都避嫌的全打發出去了。
唯一壞了規矩的,卻是從前的夏珍珍。
夏家雖然有錢,可根基太弱,身邊的丫鬟婆子在規矩上就弱了許多。更何況夏珍珍那時年輕不懂事,什麼都不敢管,故以成親之後,寧懷璧只得又把從前身邊得用的丫鬟找了回來,讓她們做了自己院子裡的管事媳婦,一直沿用至今。
但夏珍珍此人雖有種種缺點,卻有一點,心地厚道。
她今兒去簡氏那裡去商量辦法事的人手時,路上遇到寧芸身邊的丫頭正託人去買繡線,夏珍珍想著寧芸還小,怎麼就做起繡活了?便順嘴多問了幾句,那丫頭便如實說實是替寧萱買的。
那日寧芳建議寧萱給祖母繡副小桌屏,她便認真放在了心上。只是她屋裡的繡線顏色不夠,又不好為這點小事就去麻煩夏珍珍,便叫丫頭拿錢去買幾色回來。
而她和寧芸房中丫頭並沒有定例,姐妹倆時常混用。
夏珍珍再細細一想,寧紹棠身邊梅氏看得仔細,人手是不缺的。只這兩個庶出的侄女兒委實可憐,身邊竟是沒幾個得用之人。兼之今天寧芳又買了丫頭,她便想著要替她們添補一下才好。
但梅氏如今不在家,夏珍珍也不會不問過嫂子,就自作主張往侄女兒身邊塞人,故此她決定先在自家兒女這裡弄個例出來,順便也梳理一下家裡的人手。
“如今芳兒漸大,茵兒眼看著也要讀書了。往後她們兩個身邊,就按著從前大姑奶奶舊例,用兩個大丫鬟,兩個小丫鬟並兩個婆子。安哥兒順哥兒和萍姐兒還小,暫時就一人一個奶孃,兩個丫鬟和兩個婆子做幫手便罷。你瞧著誰身邊有人手不夠的,就先在府裡挑揀,挑揀不出來,便找牙婆把人補齊了吧。以後包括我身邊,都把人定下來。象芳兒新買的那丫頭,別管用不用得上,就得佔她一個丫鬟名額,可別縱著她。否則這大的行事不規矩,又如何約束弟妹呢?”
徐媽媽點頭笑道,“二奶奶說得很對,從前孩子們小,混著也就罷了。如今漸漸大了,是該立個規矩起來。不過旁的倒好說,萍姐兒和安哥兒都是青嫂帶著的,這會子要分奶孃,給誰好呢?”
第171章山雁
夏珍珍笑了,“別說我私心,讓青嫂跟著萍姐兒吧,畢竟是生下來就一直帶著的。至於安哥兒那裡,讓進忠媳婦去。她是二爺從前身邊的丫鬟,規矩學得好。安哥兒調皮,就得個守規矩的來管。青嫂為人是細心,可有時未免太軟和了。帶姐兒可以,哥兒可不行。”
徐媽媽很是認同,“可進忠媳婦還在二奶奶這邊當著差呢,這要過去了,豈不讓你更受累?”
夏珍珍擺手道,“哪能事事都這麼快活?我這邊有媽媽幫我,倒也順當。若忙不過來,你看著加幾個小丫頭便罷,讓她去吧。”
徐媽媽卻又想起一事,“可若是連二奶奶身邊都不留這麼多人了,那辛姨娘怎麼安置?她進門時,可也帶了一個貼身大丫頭,兩個小丫頭,並兩個婆子來的。”
雖然現在她的貼身大丫頭碧水死了,但因之前陪著寧懷璧上京,後又生了孩子又做月子,寧懷璧之前放在她那裡的人便也沒收回,加上還帶著順哥兒,弄得如今比夏珍珍這裡人手也差不了多少。
夏珍珍也有些犯愁,她今兒還跟簡氏打聽了,才知寧府姨娘身邊一般只留一兩個小丫頭服侍。若是年紀大,有身份的姨奶奶才允許再多加幾人。
但辛姨娘畢竟進門時就帶了人,若一下砍到兩個,她豈能不鬧?可若是放任下去,也實在不象樣。
她想想便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