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部分(第3/4 頁)
對母子。後一打聽方知,這姓閻的雖是個市井無賴,但有幾分孝心。若是大姐姐在上山路上肯寬容些,又何至於引來這場無妄之災?”
聽說此事竟是由自己在半山亭驅逐人引起,南湘兒終於低下了她那高貴的頭。訕訕道,“我不也是為了大家坐得舒服點?那老太婆又有病,過了病氣怎麼辦?如今出了事,怎能全怪我一人?”
不怪你怪誰?別人可都沒趕那老太太。如今都這樣,還只想著替自己開脫。
寧芳翻翻白眼,倒是很快抓住了重點,“你說那位小閻王特別孝順?啊,說來也是,還記得上山的時候,可是他一直揹著他娘爬上來的。”
寧紹棠倒也不笨,“你是說拿他娘威脅他?”
南湘兒立即附合,“對!把他娘抓起來,他要敢亂說話,首先就治了他娘!”
寧芳只覺無語,夏珍珍先否決了,“這樣不好。既是孝子,縱一時為著老孃應承下來,難保他不心生怨恨。回頭叫嚷起來,更不好看。他老孃既有病,不如請個好大夫,要不就陳大夫,替他娘瞧瞧。再把該說的話講到,想來他便不敢怎樣了。”
寧芳暗暗點頭,這才是正理。
可南湘兒不服,“二舅母說得倒輕巧,無緣無故請陳大夫上門,那人家豈不更得說閒話?”
夏珍珍也無語了。忍不住心裡翻個白眼,自己蠢,當別人跟你一樣蠢麼?
她沒解釋,簡氏倒是明白過來,“這是個好主意!咱家跟他非親非故,自然不可能專為他去請陳大夫。但咱們可以借個由頭,就說要做善事,請了陳大夫在某處義診,然後提前通知他,叫他帶他娘去看便罷。”
夏珍珍點頭,這兩年不管是在下溪村,還是回到寧府,又或是去到寧懷璧那桐安縣,婆婆丈夫都有意鍛練她的管事能力,什麼事都要她自己先想辦法,是以夏珍珍進步很大,很快想到了應對之策。
“正好近來家裡諸事頗為不順,過些天又是爹的忌日,不如就在城中哪個道觀廟宇給爹做場法事,請陳大夫去義診半日。芳兒咱們從前在下溪村不還施捨些蠶蛻藥材麼?今年正好再做一回,便也不引人懷疑了。”
聽了這個主意,南湘兒方才閉了嘴巴。
簡氏更是讚道,“這主意極好。城中的三清觀素來是大戶人家打醮做法事的地方,那裡既乾淨又清靜,二嫂很可以把法事放在那裡。那三清觀的觀主又跟陳大夫交情頗好,逢到他們觀裡有大節慶的時候,時常請陳大夫去義診。若說是那裡,陳大夫料來無不應允。”
那就最好了。
只寧芳又想到一事,“可讓誰去說呢?讓家裡大人去自然是不合適的,也引人懷疑,可若是隻派個下人,又怕降不住那位小閻王。”
這麼一聽,簡氏和夏珍珍皆為難了。
她們女眷肯定是不能拋頭露面的,而寧珂最近不在家。
春天到了,下溪村養蠶是大事,他跟夏家大舅舅夏明啟去跑絲綢的事情了。可就算在,也不好讓他去。可讓誰去好呢?
簡氏是真心不想把這此事擴大,南湘兒不要臉,她還知道要臉呢。能少一人知道就少一人最好,可在場的人皆不合適,要說寧芳最為機靈懂事,總不能讓她一個小丫頭去見外男吧?
正琢磨著要是不行,是不是派個心腹管事媽媽過去,寧紹棠卻道,“嬸嬸們要是信得過,讓我去吧。”
“你?”南湘兒先就不信。
寧紹棠也不是為她去的,只望著夏珍珍道,“橫豎我年紀小,出門不受懷疑。縱鬧出什麼事來,也可糊弄過去。”
看她們還有些不信,寧紹棠說出自己的計劃,“我不會去那姓閻的家裡,只讓人帶話把他約出來在茶樓裡談。別人既看不見我去他家,自然也疑心不到我們府裡來。只要把他的嘴巴堵上,剩下就好說了。”
夏珍珍想想,倒也有理,寧芳更是道,“此事就交給大哥哥吧。若事情拖久了,恐怕生變。不如就讓他去試試,若是不成,再想辦法。”
簡氏一想,便也同意了。
為了表示歉意,她問了夏珍珍做法事的日子,主動把去安排三清觀和請陳大夫的事情都攬在自己身上了。又把南湘兒打發走,夏珍珍才抽出空來,讓人把那位小汪姑娘帶上來瞧瞧。
誰知傳話的丫鬟還沒下去,寧芳屋裡的小丫鬟匆匆跑來道,“姐兒姐兒,你快去看看吧!那位小汪姑娘,跟畫眉姐姐打起來了!”
“啊?打起來?”
還是跟最溫和良善的小畫眉,完全畫風不對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