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部分(第1/4 頁)
甚至於寧懷璧的前任,更是寧可丟了官職,也要以身體不好為由,在夏汛來臨前棄了官位。等到小寧大人一上任,根本沒時間接風洗塵,首先就要面臨著抗洪疏堤的嚴峻局面。
“……剛打聽了,說過幾天還要下雨。二堂兄,別撐了,上報縣衙,安排鄉親們撤吧。”
一面說著,一面在石頭上蹭著鞋底厚厚的爛泥,寧珂簡直一刻也不想在這裡多呆!
這不是他吃不了苦,而是三鴉鄉的情況實在太糟糕了。
窮、破、髒、亂,就是這裡全部的寫照。
而且湖邊易澇的地方,地基都軟,根本修不起太有效的堤防。等大水一來,一下就沖垮了,毀了莊稼房屋不說,命都難保!
怪不得那前任縣丞想逃,若寧珂來當這個官兒,他也想逃。
可寧懷璧看著那些還在拼命加高堤防的鄉親們,和堤防後即將成熟的稻子,緊鎖眉頭,說不出半句話來。
第91章收糧
寧懷璧知道,要下令很容易,要大家逃跑也很容易。可等到洪水過去,這些百姓再回到家園,日子要怎麼過?
寧珂也知道他擔心什麼,可看著這些百姓,也只能說,“回頭讓大家多打些魚蝦曬乾,我都收了就是。”
可這解決不了問題。
雖然上任不久,可寧懷璧已經以最快的速度瞭解了這個鄉。
三鴉鄉的物產並不富饒,原本他邀寧珂同來,是想讓他看看,能不能在這裡也種蠶養桑,或是有什麼未被髮掘的特產,帶動鄉親們致富。
可現實卻很殘酷。
三鴉鄉幾乎什麼都沒有,百姓們吃不飽肚子,只得日日往湖裡伸手,弄得湖裡連能養大的魚蝦都不是很多。
如果失去了夏天這一季最重要的莊稼,待到秋冬,可能大半農戶想要活下去,就只能賣兒賣女了。
怎麼辦?
寧懷璧頭一回發現,枉自己讀了那麼多年的書,竟是找不到一個破解之法。
他倒是不在乎自己因為天災影響政績,而是擔心這些老百姓們,到底要怎麼活下去?
恰在此時,寧芳的家書送到了寧懷璧手上。
可他真是半點也沒有心情看,只囑咐寧珂,回去的時候別把這邊的情況說得太糟,然後託他向寧四娘帶封信。
裡面就一句,要銀子。
寧懷璧知道,就是把他家的錢全部捐出來,也解決不了問題。
但能幫一點是一點,寧四娘素來就是個熱心腸,記得小時候那時家境也不大好,但遇到災年,她還是會施粥施藥。
寧懷璧實在是沒辦法了,只得向母親張嘴,先要點銀子,多備些糧食,萬一情況糟到那一步,起碼能少餓死幾個人。
寧珂雖然沒看他的信,卻也有類似的想法,“我回去之後也籌點銀子,到時買了糧食再一併送來。唉,多少盡份心力吧。”
寧懷璧沒有拒絕,正要送他離開,忽地人報,夏繼祖來了。
等把人請進來,沒有客套,風塵僕僕的夏繼祖進門便道,“小姑父,快!帶著鄉親們趕緊撤。我和爹送存儉去餘杭上學,遇到幾個爹生意場上的朋友,說長江上游連日暴雨,很快洪水就要過來了!”
寧懷璧臉色大變,“當真?”
夏繼祖急道,“這麼大的事,我敢跟您開玩笑嗎?爹那些朋友,可是拖家帶口出來避災的。爹一聽說,立即讓我快馬加鞭的趕來。路上還遇到好幾拔流民,都是上流被沖垮了堤防的鄉親們,說起那些慘狀,實在是千真萬確!”
寧懷璧二話不說,轉身就跑。
一路高喊著衙役,趕緊敲起銅鑼,通知鄉親們轉移。
可大堤上,雖有人猶豫,但更多的人,卻是不肯挪動半步。
寧懷璧急道,“要是命都沒了,還守著這堤有什麼用?”
一個老漢哭道,“大人啊,我們知道你是好心。可要沒了糧食,我們一樣不能活命!還請大人允許我們繼續在這守一陣子吧,既然別處垮了堤,興許不會淹到我們這兒來呢?”
“對啊,那些地方垮了,過來的洪水就少了,咱們再加把勁,說不定這季糧食就保住了!”
“是啊是啊,只要再有個五六天,這稻子就能灌上漿了,現在走,太可惜了!”
……
寧懷璧急得嘴唇都裂出血來,“可要是萬一洪水來了呢?怎能拿命去賭那個萬一?聽我說,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只要有人在,咱們回頭還能想辦法,可要是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