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部分(第1/4 頁)
文錢,你可服氣?”
喜鵲連忙點頭,“奴婢服氣。”
要是落在徐媽媽手上,說不得又要挨一頓板子了,還不如禁言。
寧芳道,“那好,從現在開始,你便閉嘴吧,畫眉做好監督。”
她處置完畢,就去見祖母了。
聽說她想任用趙小二,寧四娘完全沒意見,全然放手讓寧芳自己去做。
否則她為什麼要把飴糖生意單交給她?就是用來歷練孩子的。
寧芳便去告訴夏明啟,讓他再下鄉時,幫忙遞個話,若是那趙小二願意,就送到金陵來。
夏珍珍聽著很擔心,“那趙小二才幾歲,能擔得起事麼?不如挑個年紀大的。”
但夏明啟卻道,“就是年紀小才好學。象咱家的孩子,五六歲起就開始學打算盤,學看貨了。那小子既念過書,有基礎,自然上手更快。不過也先別急著帶到身邊來,我先打發人過去調教一番,等有些基礎再送來,便能得用了。一個還不夠,往後你瞧著好的,還得多找幾個。”
寧芳聽得連連點頭,一併託付了舅舅。只夏珍珍很詫異,“我們家從小有教算盤麼?我怎麼沒學過?”
呃……
這個問題就得問夏老太公了。
夏明啟打個哈哈把妹妹糊弄過去,“我方才說的是男孩子,女孩都是出嫁才學。你當時嫁得急,光繡嫁妝都趕不及,哪還有空弄這些?”
哦!
夏珍珍深以為然。
想起當年繡嫁妝的辛苦,她不免又提點起女兒來,“芳兒茵兒你們可得早些把針線學起來,到時娘也好早點買些好布料,早點開始繡。省得到時手忙腳亂,可累人了呢!”
就她娘那手繡活,還有外祖外祖母那樣的嬌慣女兒,呵呵。
寧芳很識趣的跟舅舅對個眼神,閉口不談。
只有寧茵,傻乎乎的問,“真的嗎?那娘你當時繡了多少東西?”
夏珍珍心有慼慼道,“我一共繡了八個荷包,六塊帕子,還有四雙鞋面呢!”
這……這也叫多?
如今寧芳也能兩天繡一隻荷包了。若是正經辦嫁妝,哪個女孩不得繡幾頂帳子,還有嫁衣的?虧得寧四娘不挑剔,否則這樣的新嫁娘早被人笑話死了。
寧芳再次跟舅舅對個眼神,表示這樣無知的夏珍珍,還是很幸福的。
在幫著妹妹一家打點好上路的諸般事宜之後,夏明啟便拿著寧懷璧舉薦夏存儉入學的書信回家了。
他倒是想送寧芳一家去了金陵再走,可寧四娘堅決不同意。在寧家這樣的書香門第裡,孩子讀書才是壓倒一切的大事。
“……此去金陵,並不甚遠,況且一路官道平坦,何須相送?何況你也是一家之主,成天忙得跟陀螺似的。先去把孩子的事安頓好了,若有閒暇,去你妹夫那裡看看,倒是更能寬我們的心。”
夏明啟聽了便不再客套,只心中對寧四孃的敬佩,暗暗更深一層。
因近日商談蠶絲生意,接觸頗多,他也越發瞧出她並非普通婦人。雖與自己差不多年紀,但行事爽利大氣,倒比尋常男子還強。
自家妹妹是沒啥希望了,若幾個外甥女能學到她五六成,將來便是嫁了人,也能少操好多心。
至於寧芳要提拔趙小二之事,給來府裡送飴糖的孟老莊頭攬了去。
“這點小事,何須舅爺又往鄉下跑一趟?我去說說就行了。索性先也別點破,只說姐兒要挑人,有心的人家自會上進。”
寧芳聽著倒好,又拜託他操心飴糖生意,孟老莊頭笑道,“姐兒太客氣了,這些都是賺錢的營生,大夥兒聽說,只有生怕被撇下的,誰還敢不用心?只上溪村那幫人討厭,又想來撿現成的便宜。”
寧芳一聽便明白他是要討個主意,“如今咱們還要養蠶繅絲,若人手不夠,你只管僱來使就是。只要老實肯幹,也未必就不能拉拔著些。”
到底上溪村也是英王府的老家,雖然小氣的三舅公生了這些鄉親們的氣,可若能讓鄉親們念著英王府的好話,又何必逼得他們心生怨恨?
第82章金陵
孟老莊頭得了準話,便知道怎麼做了。最後才把家裡準備的包袱拿出來,只說是給孟拴柱帶的,讓寧家有空給寧懷璧捎東西時,再一起捎去。
倒是寧芳想著問了他一句,“可有給保柱捎的?若有,倒不如託了人從金陵送。那邊碼頭大,遇到走船的機會也多。”
老孟也不隱瞞,“實有給保柱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