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部分(第3/4 頁)
意跟人交好,實在是個值得交往的。
小太監感念這份人情,忍不住又大著膽子多說了句,“方才小的在出宮傳話時,曾見胡昭儀命人送了碗甜湯到御前。”
程嶽頓時眼神一頓。
胡昭儀是前兩年才新入宮的一個年輕妃嬪,很受皇上寵愛。只可惜永泰帝年紀大了,至今沒能生個一兒半女,否則封妃指日可待。
而她的孃家叔祖,正是戶部尚書。
心念電轉間,程嶽已明白了一些事情,也決定了一些事情。望著小太監再度頷首,也不客氣,他跟人進了御書房。
等永泰帝一面跟他下棋,一面抱怨國事艱難的時候,程嶽便大膽提了個建議。
“既如此,皇上何不派人南下巡查一番?且看看災情到底如何,再把銀子用在真正需要的地方。否則恕臣說句不敬的話,只怕災民得不著,卻又要喂肥一群貪官。”
永泰帝一怔,隨即大讚,“好主意!朕,朕就是擔心這個,所以遲遲下不了決斷。”
其實,根本原因還是國庫空虛,戶部尚書既拿不出錢,也拿不出糧。可若要懲罰胡尚書,胡婕妤這些天又做小伏低,送湯送水,弄得他下不了狠手。
若此時能派人去檢視災情,再視輕重程度給予一定補助,那朝廷的壓力就大為減輕了。
尤其眼下正是夏收的時節,只要拖上幾個月,等糧食入了倉,他再來做“愛民如子”的好皇上,豈不也容易些?
就算當中若有什麼差池,此刻提出建議的程嶽不正是最好的替罪羊?
所以永泰帝滿心歡喜,棋也不下了,將棋子扔下便道,“正好三郎你沒有正經官職,旁人也不會防你。又剛去過江南,對那邊情況也熟,索性就由你就去替朕當了這趟差!為防打草驚蛇,朕就不傳聖旨了,回頭挑幾個侍衛給你。你回家收拾收拾,趕緊帶著人就出發吧!”
連材在旁邊快聽不下去了。
人家去江南,可是養病的,又不是遊山玩水,能有多熟?
況且連道聖旨也沒有,只派幾個侍衛,那是去幫忙啊,還是當監軍?
這也太欺負人了!
可程嶽跪下說了“謹遵皇上口諭”,又提起一事,“臣從野史上看到,說南方沿海極熱之地多有可裹腹的粗糧。想一併去尋尋,若真有,也能造福百姓,不知皇上准許否?”
“準了準了!你細心些,多找找。若真能找到,朕記你一功!”
永泰帝心中越發高興,心想這還真是個書呆子。人家躲事都來不及,他倒好,還給自己找事。
原先還怕他回來的太快,如今既要尋糧食,就必得在外頭多呆些時日。最好拖到各地運送上京的糧食都入了庫,百姓也死去一批了,到時賑災也能少分些口糧。
況且南方瘴氣重,萬一程嶽這大病初癒的身體挺不過去……
那他心裡的刺,也能多拔去一根。
第88章摘花
程嶽去江南檢視災情之事就此定下,等從宮裡出來,自去準備。
且不提家中兄嫂如何擔心,這邊寧芳還在勤思亭裡思量著如何報恩,自家園門前忽地來了一群不速之客。瞧著緊閉的大門,頓時吵嚷起來。
“怎麼好端端的把門鎖了?快些開啟,我們要過去!”
守門的婆子聽著為難了。
當初為了能招贅上門,寧四娘不得不忍痛放棄了大房在祖宅的房產。如今寧府從東到西,依次是二三四房的地盤。
二房因大老太爺寧守儀得力,和三老太爺寧守信兩兄弟佔了東邊最大最好,將近一半的府邸。
三房五老太爺寧守俊佔了西邊那三分之二,剩下一半是家族共用的祠堂不能動,在西北角隔著一道夾牆的另一邊,才是四房六老太爺寧守佺的居所。
如今寧守信借給寧芳家的,是位於寧府北邊,寧府花園當中一塊兒。說來比四房還大,景緻又好,還緊鄰一條小巷,出入便利不說,來往幾房都很便利。
只是寧懷璧在收拾房子時,卻把與其他幾房相鄰的園門全都鎖了,只留下前後兩道門出入。橫豎他家只借個屋子,一應柴米用度俱自給自足。少些走動,也少些是非。
今日寧四娘進府,見得了這般待遇,便讓人把前門也關了,只推說要休息。原本這也沒什麼,因為花園裡又不止這一條道。若要來往,從她家門前繞繞,也多走不了兩步路,可偏偏有人就不高興了,跑來生事。
寧四娘派來看守前門的,是兩個從鄉下挑上來的粗使婆子。為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