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部分(第2/4 頁)
所以套在妾留妻走這件事上,寧四娘還真沒做錯什麼。
所以祝大太太告狀不成,反被訓斥了一句,“不可亂說。”
祝大太太不滿,“那崔家可是金陵頭一號有權有勢的人家,好容易如今人家可能看上芳姐兒,難道這親事就這麼放過?”
寧守儀自然不願,否則也不會讓祝大太太去試探寧四娘了。
第110章兒女
寧守儀身為寧家的庶長子,無論是讀書還是做官,皆走得一路順暢,春風得意。卻不知是否此消彼長,偏偏在子孫緣上就差了許多。養大成人的,一共只有兩個兒子。
其中正妻生的長子寧澤,三十幾歲就過世了。留下個孫子寧珉還病病歪歪的,別說上進了,他能給長房傳下香火就要燒高香了。
至於祝大太太生的次子寧灃,讀了這麼多年書,始終只是個老童生,連個秀才也沒考上,跟寧四娘兩個兒子一比,簡直就是天和地。
不過倒也不能怪他不努力,實在是天資有限,再也勉強不得。否則若有一分可取之處,縱讀不進書,寧守儀也會給他捐個前程,好過如今這樣一事無成。
哦,倒也不能說他一事無成。
起碼寧灃共生了三子四女,如今兒子又有了孫子孫女。
但這些孫子重孫子加起來,卻也實在看不出一個出色的。要不是如此,寧守儀也不會把祝大太太扶成正妻。
就是想著萬一自己倒了,但有個嫡出的名份在,這些不爭氣的兒孫,日子也能好過些。
但今日寧芳之事,忽地給他提了個醒。
兒子不爭氣,但女兒也行啊。
若是能嫁個好人家,不也是家中一大助力?
寧四娘不願意讓寧芳去結崔家的親,但若是自己房中的丫頭去結了,豈不更親?至於男方憨傻一些有什麼關係?家裡又不是沒飯吃。女孩子為家族犧牲小我,才是孝順懂事。
於是寧守儀心思一動,假意要考較兒孫的功課,讓人把家中的男孫女孫全都帶了過來。平日他公務繁忙,積威甚深,也沒怎麼留心這些孩子,誰知一看之下,卻是十分失望。
如今他這一房,尚有兩個待字閨中的孫女,三個重孫女。數量不少,可惜除了一個正在吃奶的,餘下四個竟沒一個出色的。
寧守儀耐著性子略問了兩句功課,誰知卻是大吃一驚。
“她們竟連書都沒怎麼讀?”
祝大太太一臉委屈,“不是老太爺您說,女子無才便是德麼?女孩子看多了詩詞,便壞了心性。故此只敢讓她們學了點《千字文》《三字經》,《女則》《女誡》,略識得幾個字,知道些做人的道理罷了。”
寧守儀無語。
本來姿色就尋常,如今想發掘一點琴棋書畫的潛力都是不可能了。這樣的丫頭,要堂堂國公府怎麼看得上?
而寧芳那小丫頭不說旁的,光那張臉就勝過自家百倍了。
備受打擊的寧守儀只好把目光還是移回了寧芳身上,只寧四娘性子太倔,恐要說服她把孫女嫁個傻子,恐怕不是件容易的事。
寧守儀正在發愁,祝大太太倒有幾分看出他的心事了。
要知道這位老太爺可一向重男輕女,今兒怎麼會無緣無故叫孫女們來見?還問了功課,又要她們從明日起,便進族中閨學讀書云云。
因寧守儀的嫡妻早逝,統共沒留下幾個兒女,如今家裡這些孩子可全是祝大太太至親骨肉,她自然要多操幾個心。
琢磨著寧守儀很有可能想拿她的骨肉去跟國公府的傻子聯姻,祝大太太不樂意了。
就算她家孩子不出色,可哪個當長輩的願意把她們把火坑填?祝大太太不敢跟寧守儀對著幹,眼珠子一轉,就把這把火又燒回長房去了。
“眼看重陽就要到了,上回我就說讓四娘把大郎那邊幾個孩子也接回來團圓,可她就跟沒聽到似的。弄得如今我也不知咱們帶回來的土儀,要不要單獨打點一份,給她家大郎那邊送去。”
哎!
這是個好主意啊。
寧四娘跟自己不對付,可寧懷瑜似乎也跟她不太對付。若他那邊有出色的女孩兒,能替寧家結幾門好親事,不也一樣?
寧守儀當即道,“長輩給的東西,難道還非要四娘同意?想送就送去!”
祝大太太頓時心領神會,“若大郎是個孝順的,定會讓孩子們趕回來磕頭。”
寧守儀捋須點頭,這便算是同意了。
祝大太太出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