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部分(第3/4 頁)
的少將軍奪得一個好成績,這才更說明了那劉小先生的本事。
“母親放心。”陳秙上前,輕攬著母親,安慰道,“書院多年未開六藝一科,眾師兄們也並未有何缺漏,孩兒只盡心聽講就是。”
陳太太拭了拭眼角,嘆息道:“通五經貫六藝,你如今相交多是與咱們相同的平常人家,卻不知以後入了官場,詩樂相合、御射相投,能在人事交往上有多大的益處。”
她目光放空,似在回憶著幼年的生活:“六藝貫通,可明心智,正神思。只盼那小先生……能好好教你。”
多年後,當劉小先生的身份被公之於天下後,陳秙每當想起父親今日對“婦人之言”的輕蔑,都會在心中告誡自己,絕不可看輕每一個人。
特別是女人。
***
劉拂的第二次授課,是子班與午班同上。
子者,未升之旭日;午者,烈烈之驕陽。正是晉江書院裡或年歲最幼或底子最薄的一班,與三年後便要參加院試的一班。
兩班相加,不過二十七人。最幼者,為年僅七歲的忠信侯府小侯爺劉昌;最長者,為幾近而立的冀北書生張軒。
辰時正,一身水色長衫的劉拂迎著初夏的晨光,站在花亭前等候著學生的到來。
她立在兩層石階上,負手而立,含笑的眸子正對著每個前來向她問好的學生。
除了與劉拂相熟的方奇然、周行、謝顯三人,其餘學生躬身行禮的動作都有些僵澀。他們中的大多數人,都因傳言對這位小先生存著疑慮,但當直面對方時,卻不敢露出一絲輕視與不恭敬。
特別是當他們看見,素來橫行無忌的周公子乖巧行禮的時候,心中的質疑再不敢表露出來。
不論如何,周公子能有如此做派,就說明那些傳言有十之五六是真的。
讓先生等著學生,實在是太不應當了。
只是……眾人看著亭前的二十八枚蒲團,面面相覷。除了與劉拂有交往的四人外,其餘人等的目光,都匯聚到了方奇然的身上。
原因無他,謝顯初來乍到品性未顯,周行家中驟變想來愈發暴躁,此時他們唯一能指望的,只有素來脾氣不錯的方小公子。
站在最前面的劉昌抬頭望了眼臺階上衣帶當風的小先生,搶在方奇然前面開口道:“小先生,《周禮》中未曾說過,先生授課學生聽講時,具要站著吧?”
他說完便有些後悔,忍不住鼓了鼓臉頰。
“確是如此。”劉拂自然不會生氣,點頭微笑向後一指,動作一氣呵成,“養國子以道,乃教之六藝,但其實於如今的科舉取士來說,並無太大的用處。”
“如今傳下的君子六藝,出自《周禮》,以各位學識,相比不需要我一一介紹。六藝中以禮樂為主,另四藝為輔,咱們今日不講五禮,先講這音樂 。”
在劉拂所指的方向往前百十米處,正是晉江書院的琴房。
往年書院雖然沒有專授琴藝的先生,可是其他師長偶有空閒時,也會拉著一班有興趣的學生,於琴房中泛音抹弦,以陶冶情操,在枯燥的苦讀中尋些樂趣。
眾生聞言,都愣了愣。
不乏有學生抬眼偷看劉拂,見她神色溫和,膽子也大了許多。
“小先生……咳。”一不小心學著劉昌稱呼了的學子用輕咳掩蓋自己的窘然,乾笑道,“敢問先生,咱們可是要去琴房?”
這一地的蒲團,怎麼看怎麼是特意擺下的。
如他所料一般,劉拂十分自然地搖了搖頭:“榴花正好,流水易佳,自然是在這裡。”
“可是……稟先生,院中雜役不多,搬琴來此,恐是麻煩了些。”
看衣著打扮言談舉止,這十七八歲的少年,該是個世家公子。居高而立的劉拂可以清晰地看清他的面容。五官俊秀,身姿略顯單薄,印堂發青眼底微黯,不足之症不需把脈,全顯在了臉上。
劉拂回憶著之前所看的子、午二班花名冊,輕聲問道:“出生者可是吳灝瀾?”
吳灝瀾微訝,拱手答道:“回先生,正是學生。”
還真是他。
劉拂大大搖頭,餘光掃向謝顯。
若說謝二公子是先天不足以致少年夭折,那這位吳公子,便是家中溺愛過度,虛不受補的代表了。
頭次鄉試傷寒病逝,與十次院試十次被半途抬出最後抱憾而終相比,也不知哪個更令人惋惜些。
劉拂的搖頭惋惜,卻鎮住了吳灝瀾:“先生?可是學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