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部分(第3/4 頁)
是難過——孃親早逝,爹爹又常年駐守邊疆,皇上舅舅雖是高高在上,卻是朱慶涵心裡很為眷戀的長輩:
“舅舅,您怎麼瘦了這麼多……”
語氣裡的赤誠令得周恆心裡一暖,拍了拍朱慶涵扶著自己時微微有些顫抖的手,語氣卻是有些寂寥:
“無妨,老了,身體自然就會出問題。”
看朱慶涵眼睛都紅了,不由暗暗喟嘆,不過是偶有看顧的外甥,倒是比幾個兒子都更貼心呢,心一軟之下,又加了一句:
“那個陳毓是有大能為的,不是你能駕馭得了的……”
眉間閃過一點訝異之色,隱隱對陳毓有了些好奇,能令一向聽話的外甥這般維護,那叫陳毓的少年倒也有些門道。
話說到一半又頓住,卻是門外響起一陣腳步聲,一直無聲服侍在旁邊的總管太監鄭善明上前一步,開啟門,太子周杲和鎮撫司指揮使李景浩正站在門外
旁邊服侍的內務府總管太監無聲無息的開啟門,然後讓開身形,周杲和李景浩一前一後走了進來。
朱慶涵忙往後退了一步,卻是直覺李景浩的眼睛在自己身上停留了片刻,竟是有些發冷。
朱慶涵頓時有些摸不著頭腦,不明白自己做了什麼,怎麼會惹上鎮撫司的這位閻王?
“父親——”周杲上前一步,瞧著周恆的神情明顯有些緊張,“您怎麼出來了?身體可有什麼不適——”
不怪太子這般,卻是前兒個晚上皇上忽然暈倒,還是李景浩連夜去了太子府中,周杲才知道這件事。
雖然李景浩並沒有多說什麼,但是會突然宣太子進宮,甚而一向最注重尊卑之別的李景浩差點兒連君臣之間的分際都給忘了,上前拖著太子就跑,明顯說明皇上當時的病情怕是已極為兇險。
“無妨,我的身體我有數。”周恆擺了擺手,明顯不想再提,“既然來了,也別站著了,都陪我坐坐。”
周杲皺了皺眉頭,只得把到了嘴邊的話又咽回去,小心翼翼的陪坐在下面,李景浩卻依舊柱子似的侍立一旁。
朱慶涵也聽說過,每回大比之年,皇上都會微服到外面走一遭,既暗暗考察一下當年舉子的素質,又能傾聽民聲,還是朝政之外的一種放鬆。
據說當初輔助皇上十五歲就剪除權臣的上一任宰相溫慶懷和皇上的際遇就是這麼開始的。
以致這些年來,每年會試後,皇上出來到京城裡舉子云集的地方逛一圈,簡直成了不成文的定例。
“景浩也坐。”皇上衝李景浩招了招手,想要說什麼,神情忽然一僵,李景浩和鄭善明神情都有些緊張,好在皇上很快緩解過來。
周杲臉上擔憂之色更濃,剛想繼續苦求,皇上做了個噤聲的動作,卻是隔壁房間幾個舉子的爭論聲傳來:
“……東泰不過蠻夷小國,受我□□教化,也算識時務——”
“那是,我大周泱泱□□,自有大國氣度,令得萬國朝服,也在情理之中……”
言辭之間,不免自豪之意。
一番話語無疑令得皇上很是熨帖,神情上的鬱色也消失了不少。
李景浩神情不顯,鄭善明和朱慶涵的神情也跟著放鬆不少——
皇上體弱,可受不得刺激,這些舉子倒是幫了大忙。
唯有周杲,臉上表情卻是有些不好看。
不怪周杲如此,實在是再沒有人比周杲更能明白隔壁舉子熱火朝天議論的是什麼——
正是十日前東泰使者來大周朝見的事。
一直桀驁不馴的東泰使者這回竟是少有的溫順,不獨恭恭敬敬的依照要求做足了禮節,更是表達了年年來朝之意。話裡話外都充滿了對大周的敬仰,又希望大周允許他們派來學者工匠,以便他們能把大周先進的文化和技藝傳遍國內,讓東泰舉國上下都能接受大周教化沐浴。
當然,除此之外,東泰使者還委婉的表達了想要借些銀子花的意思……
和東泰成為鄰居這麼些年,因為一些邊境問題,兩國一直征戰不斷,東泰還是第一次低頭,即便之前因為東苑大火事件對東泰表示不滿的皇上週恆這會兒也鬱氣盡消,舉國上下都頗有一種揚眉吐氣的感覺。
事情傳到民間,令得京都百姓也興奮不已,除了極個別不同的聲音外,幾乎所有人都是樂見其成,甚而有人斷言,這將是大周建國數百年以來最大的盛事,而能感化的東泰來降的皇上則必然因為此事成為千古一帝而彪炳史冊……
而周杲之所以心情苦澀,卻是因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