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部分(第4/4 頁)
,或者用法用量不對的,也收到反效果。
但是全國整體的農作物是增收的。
之前,官員對秦墨的反對聲很大,到了五月,紅薯收一批,北方的麥粟收一批,下面百姓的風評傳到官員耳中,那些官員最後也質疑,聲音倒小了一些。
眼見這又是一個金秋,田裡,坎上的谷浪,還未到收成的時節,那成果已然顯現出來。
全國驚歎的模樣。
到這九月中旬,全國穀穗收割,這全國八個大省,就有六個先登傳來捷報,說今年稻穀豐收,穀米滿倉,三十多年未見的這樣一次,焱國原本居東,東邊靠海,從西邊的山脈有江有河,那地理上站著的都是土壤極肥沃的地方,原本相比周邊地方,這糧食收成就好,可是,今年,竟如天將神靈似得,這稻穀的穀粒一下子更比而往年多兩三倍,之前一畝田收入百斤,可如今兩三百斤則有。
秦墨之前調整這曆法,還有大臣極力反對,特別是長期編制曆法的欽天監,說是祖宗之法,不能隨意更改,可是,如今這老百姓跟著秦墨這曆法來決定春耕秋種,似乎是更準確些。
於是這大臣在這上面找茬也少了。
金秋豐收,全國的布政使連連上書,戶部亦是在徵稅,漕運的收入翻了幾倍,沒有人再罵秦墨妖女。
反而,都說著國師果然是神通廣大。
尤其是百姓間,對有能力的人總是神化,秦墨彷彿就成了眾人心中的神。
朝臣亦是再無聲反對,雖然對秦墨始終還是懷疑以及歧視,到底也預設了秦墨國師的地位,實力就是一切的證明。
這一年金秋,秦墨終於滿了十九。
皇帝也極為看重秦墨,賞了秦墨不少的金銀珠寶,又加封了一等公。
秦墨受寵,滿宮內外,總有些人心裡不舒坦,不高興,但也是少數,而且,悶在心裡。
這一年,秦墨忙忙碌碌,一心想到的結果,現在達到了,心中終於舒了一口氣。
恰好是生日的第二天,秦墨一早去宮中上了早朝,又得了些皇帝的賞賜後。
準備出宮。
恰好經過那午門前的官道,在那裡看見一身白色錦袍的人從門外進來。
白色錦袍,黑色鞋靴,臉色神色沉沉,卻是意氣風發的模樣,身後墨黑的髮絲飛揚。
秦墨見他步子走的急,乾脆就側過身在旁邊站著,等他先過。
近了看清這的確是那多日不見的連王爺。
多日不見,到底是多久不見了呢。
當時秦墨還未去鄉野巡查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